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白熊效應──要自己別想越會想

文/蔡宇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李盈儀

你是否發現:我們可以透過反覆的想,把一件事給記住;一件記憶深刻的事,卻無法輕易說忘就忘,甚至越是告訴自己要忘記,反而越無法忘記?像是難以忘記告白失敗的痛苦,或是被禁止吃某些食物時,反而越想吃……,這種現象就稱為「白熊效應」。

心理學家韋格納做過一個實驗,將自願參加實驗的參與者隨機分成三組,並分別給予這三組不同的指令。

  1. 告訴第一組的人說「不要想到白熊」,五分鐘後,再告訴他們「請想白熊」。
  2. 第二組則是告訴他們「請想白熊」,五分鐘後,再請他們「不要想到白熊」。
  3. 第三組先要求他們「不要想到白熊,萬一想到白熊,請想紅色的汽車」,五分鐘後,再告訴他們「請想白熊」。

接著請所有參與實驗的人,只要想到白熊的時候都要按一次鈴。藉此測量他們想起白熊的次數。實驗的結果出人意料,被告知不要想到白熊的人,按鈴的次數反而比可以自由想像白熊的人還多。

除此之外,第一組的人一開始被禁止想白熊,等到五分鐘過後能夠想白熊時,會出現「反彈現象」,也就是說想到白熊的次數會大幅度增加。相對的,第三組的人被告知當忍不住想起白熊時,就改想紅色的汽車,有了替代的方案,讓他們在能夠自由想像白熊的階段時,減少了反彈的現象。

從實驗結果可以知道,當我們越努力要壓抑腦袋裡的想法時,反而越容易想更多。所以我們明明不希望想到傷心回憶,卻越容易想起;失眠時,越擔心自己睡不好,就越容易失眠。也就是說,當我們刻意壓抑,反而會產生反效果,使不願想起的念頭更強烈的浮現在腦海中。

這樣說來,好像我們永遠無法擺脫那些不願再想起的回憶和想法,難道我們得一輩子回味第一次告白就被拒絕,或上臺出糗的慘痛經驗?

別擔心,就像前面提到的實驗,當人們不再刻意壓抑自己不想白熊時,想到白熊的次數反而會減少;用紅色汽車來取代白熊的聯想方式,也能減少反彈的效果,想到白熊的次數一樣會變少。

因此,如果遇到挫折,不要刻意壓抑內心的痛苦,先好好痛哭一場,或是找其他的事來轉移注意力,都能幫助你早點走出不斷循環的思想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