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凡事積極樂觀,身心永保健康?

你是否想過:很多時候,我們所謂正向的態度會不會只是一種用來逃避面對真實與痛苦的手段?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中有愈來愈多的老師、心靈成長書籍鼓勵我們要保持正向的心態,用正向的思考與價值觀來面對生命。好像透過我們自身心態的轉變,抱持正向的觀點,那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就不會成為困住我們的痛苦情緒。彷彿維持正向心態就等於擁有身心健康。

於是,我們開始努力練習,習慣用所謂的正向觀點來面對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尤其是與苦痛有關的部分。

我們經常用下列的方式來告訴別人或自己:

「我分手了。」

沒關係,好對象多的是,下一個會更好。

「我流產了。」

妳還年輕,再生就有了!

「我的存款被騙光了。」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就當作是花錢買經驗吧!

「我覺得生活很困難,我很憂鬱。」

世界上有很多人過得比你糟,你要惜福,想想自己擁有的已經比別人多很多。

「我曾經被最信任的人強暴……」

哎呀,人生的路還很長,想這些也無濟於事。忘記這些過去的事情,自然就會海闊天空。

如此「正向」的轉念,不外乎是期待正向觀點能帶來比較舒服的感受,讓自己活得更健康。只是,我們真的有因而變得更健康嗎?

這裡要強調的,並不是受了傷就一定要耽溺在負向的情緒裡才是「正常」,也不是正向的態度或情緒不好。保持正向的心理狀態當然很重要,但是,我們可曾想過,很多時候所謂「正向」的態度,可能只是為了逃避難受的情緒?

「正向思考」無敵?

遇到困境或受傷時,有各種負向的情緒感受本來就是正常的反應(如果感受不到自己的受傷與失落,才是需要擔心的現象)。如果因為害怕面對生命中的困境、不公平、限制、生離死別、失敗或挫折等帶來的痛苦與難受,而告訴自己要「轉念」、要「正向」,那只是在逃避自己真實的情緒而已。

幾年前,我曾經應朋友的邀請參加一個社團活動,裡面的夥伴都相當友善、溫暖。我其實是個對於陌生的社交情境容易感到焦慮的人,所以很少會主動去和不熟的人打招呼,但打從我進入這個聚會,許多人一見到我就熱情地招呼、自我介紹並邀我入座。由於一開始就知道這不是什麼直銷的課程,再加上看到大家如此友善,就漸漸降低了焦慮的感覺。

活動成員約莫二十人,課程開始,所有人圍成一個圓圈席地而坐,依照領導者的指令開始分享自己的近況。

然而,隨著活動的進行,我卻開始覺得有些奇怪。在這個聚會裡,每個人分享的都是生命中相當重大的創傷、挫折或失落的經驗,但是在這裡面卻聽不到任何抱怨、憤怒、哀傷等情緒。大家說的都是感謝——感謝那些人傷害我們;感謝生命遭遇這些痛苦;感謝失去,生命因而得以蛻變與成長。

最讓我難以理解的是,有位目測約與我同齡,也是第一次參加的女成員用氣憤的語氣哽咽道,她小時候曾遭繼父性侵,很長一段時間過得相當痛苦,前陣子又因為被同居男友嚴重家暴與性侵而住院治療。結果周圍的成員聽完,卻立刻鼓勵她要盡速跳脫被害者角色,要尊重生命的所有安排、感謝每一個經歷帶來的成長……

看著那位女成員訝異的表情和戛然而止的眼淚,我還來不及想像她聽到這些回饋之後的心情如何,發言權就在一陣掌聲中輪到了下一位成員。

「啊?我也要講嗎?」看著瞬間集中在我身上的眾多眼神,我有些焦慮。

成員們沒有說話,只是紛紛露出一抹好像訓練有素的微笑。我的背脊陡升一股涼意。要知道,團體本身是有力量的,它雖然不是一個真實的形體,不會開口對你說話,但團體成員共同散發出來的氛圍卻會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透露出對團體內成員的期待與行為舉止等。

這時,一開始覺得的友善,突然化成了一股壓力。

眾目睽睽下,我勉為其難說了一個關於小時候長期被班上同學排擠的經驗,並說:「到現在想起來還是會很生氣,根本不覺得這對我有什麼好處。」

話才講完,我立刻感受到周遭的氣氛變得相當緊張,就像有人講了什麼違反社會道德、大逆不道的話。

講師挺直了腰桿,深深吐了一口氣,接著緩緩說道:「你被卡住了。」

「啊?卡住了?卡在哪裡?」我困惑。

「所有的經驗都是愛的流動。你必須清理你自己,才能看清楚這些傷害你的人帶給你的禮物。這些愛的訊息你都還無法頓悟,也接收不到,難怪你只會感受到負向的經驗。」

成員聽了紛紛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並且向我投以同情的眼神,只有我困惑的臉皺成一團。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不太領情,講師又再次提醒大家,要學習看見負向經驗帶來的禮物,才能讓生活過得更美好。臨走之際,成員們踴躍地到櫃檯繳交下一期課程的學費,並預約之後上課的時間。

傷痛如何療癒?

療癒是必要的,而「跳脫被害者角色」也有助於我們長出面對困境的力量,但那些真實的情緒,卻不應該因此被忽略與否認。

我同意,在痛苦的經驗裡的確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過度耽溺於負向情緒也可能讓我們缺乏動力與希望感。但是,人的情緒是真實的,再怎麼痛苦,都是反映出我們當下身心的狀態。如果我們逃避了這些真實的感受,我們也同時拋棄了覺察自我、靠近自我,乃至於真正療癒自我的機會。就像是治標而不治本,表面皮膚看似結痂癒合,傷口的內部卻持續發炎、潰爛。

我要說的是,只要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管你用哪種方式來療癒自己都值得被鼓勵。然而,如果完全不正視那些令我們痛苦的事件,一味地壓抑、否認且不去接觸那些感受,而只用各種華麗口號來說服自己昇華這些痛苦的經驗,那只是一種逃避而已。那些沒有被處理的苦痛,在生命中的歷程中很可能還是會一再地出現。

那個參加聚會的晚上,我的耳邊不斷重複著「給出愛」、「讓愛流動」、「接納」、「放下」等字眼,還有社團成員吟誦了整晚的歌曲旋律。至於到底要給出什麼愛?如何讓愛流進來?愛要流向哪裡?如何接納?如何放下?卻沒有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喔,對了!那位大家循循善誘,要她心存感恩的女性,中場休息時間離開教室後就沒有再回來了。相當明智的選擇。

v148cover_out

以上內容摘錄自《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寶瓶文化出版)

面對負面情緒,最難的是「對自己誠實」。我們習慣以逃避、否認、壓抑來面對負面情緒,但這卻讓我們離「真正的自己」愈來愈遠……

進一步暸解本書內容:https://goo.gl/EtkjZ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