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越抓不到寶可夢越想要——稀少性效應

文/蔡宇哲(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李盈儀

「欸聽說前面有快龍,你去抓了沒?」pokemon go席捲全台灣,各地都出現了其專屬的限定寶可夢,有人為了抓限量稀有的品種,不惜拔腿狂奔轉搭公車前往可能出沒地守候。這瘋狂程度你我應該並不陌生,想想百貨公司推出的限量福袋、便利商店推出限量口味霜淇淋,也總是吸引民眾排。大家一窩蜂搶購限量物品的現象,就是「稀少性效應」在作祟。

人們常常認為,稀有、限量的東西比較有價值,而到處可見的東西就沒那麼珍貴;也就是說,越得不到的東西,我們越想得到。

大家都聚集抓取的限量寶可夢品種,我們會覺得那一定很稀有,才會如此風靡,於是也想去抓看看。當我們決定前往戶外與大家一同抓寶貝,並發現這隻確實是超稀有種,如果不趕快抓就不知道下次是何時,又會使我們產生無論如何也要抓到的念頭。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這當中涉及了人們的心理因素,其一是「社會認同原則」。當某種物品被搶購一空,人們就會認為這個東西一定很棒,也想跟著擁有它。另外則是「承諾與堅持原則」,當人們決定購買某樣東西時,發現可能買不到,就更想得到這個東西。

真的是這樣嗎?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首先,心理學家設計兩份虛構的餐廳徵才廣告,給不知情的求職者看。兩間餐廳提供的待遇都一樣,但第一間餐廳在廣告中提到還有很多職缺,第二間餐廳則提到只剩幾個職缺。結果發現,大部分的求職者都覺得第二間餐廳比較好,比較有意願去那裡工作。由於兩家餐廳都是虛構的,所以對求職者來說都是新公司,不會受到規模或知名度等訊息影響。

聰明的商人常運用這個效應,讓商品一推出就造成熱賣,產生搶購風潮。雖然俗語也說「物以稀為貴」,但這樣的「稀少性」真的很有價值嗎?下次看見「限量」或「限時」這些字眼時,不妨停下腳步,思考那些商品對自己的價值是什麼,避免盲目的追求,才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事物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