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咦?有人叫我?」-大腦聽到自己名字的反應

在課堂上發呆的時候,你大概完全沒在注意老師到底在講什麼。不過如果突然叫到你的名字,不管正在哪裡神遊,你可能都會立刻回神。畢竟,名字在生活或社交場合中扮有重要的角色。不過,當我們聽到自己的名字時,大腦又正在進行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過去研究發現,人們在清醒時若聽到自己的名字,內側前額葉(medial prefrontal cortex)會做出相對的反應。剛好,這個區域在關於「自我」(self,主要是以self-referential processing為主)的研究中也時常被提及。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思考「我是不是一個善良的人」這個問題時,相較於思考「馬英九是不是一個善良的人」時,內側前額葉的反應會比較大(此例中的善良可代換成任何描寫人格特質的形容詞,吝嗇、正直、自私、積極…)。

prefrontal_cortex_left_-_medial_view
圖1:內側前額葉

但問題來了,前述研究中,參與者在實驗中做的事就是注意聽自己的名字有沒有出現。但如果當參與者並沒有專注在偵測自己的名字,當有別人在呼喚自己時,內側前額葉還會有相同的反應嗎?在過去的實驗結果,似乎只能解釋專注聽時別人叫我們的腦袋,對於沒注意聽時的反應則尚未有深入探討。

於是日本研究者設計了一個實驗。讓參與者戴著耳機躺進磁振造影儀(MRI),耳機裡會傳來一些嗶嗶聲跟人聲,人聲的內容是日本姓氏。參與者要做的事有兩類,一是偵測姓氏,另一是偵測嗶嗶聲的音調高低。有時專心偵測姓氏,有時專心偵測音調高低。但不管他們在做哪一種,都會不停聽到姓氏跟嗶嗶聲。(研究者解釋,使用姓氏而不用名是因為日本人一般在外都以姓氏互稱。)

在偵測姓氏時,參與者必須同時注意自己的姓氏,跟某個指定的姓氏有沒有出現。舉個例子好了:假設指定姓氏是〔鈴木〕,而參與者是野比大雄。當大雄在偵測姓氏時,他會聽到很多常見的日本姓氏,佐藤、高橋、田中…他被要求只要去注意聽〔鈴木〕或〔野比〕有沒有出現即可。

但是當大雄在專心判斷嗶嗶聲的音調高低時,他還是會同時聽到〔野比〕、〔鈴木〕和其他姓氏的聲音。研究者用這樣的方式來模擬人不被要求去聽姓氏時,卻又無意間聽到姓氏的情境。

結果,當大雄專心偵測姓氏而又剛好聽到〔野比〕時,他的內側前額葉的反應確實比聽到〔鈴木〕時的反應更大。但是當他專心在偵測音調高低,卻無意間聽到〔野比〕或〔鈴木〕時,在聽到〔野比〕時內側前額葉並沒有比較大的反應。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不經意地聽到自己名字時,又是哪些大腦區域有特別的反應呢?其中包括聽覺皮質(auditory cortex)、楔前葉(precuneus)、下頂葉(inferior parietal)、下額葉(inferior frontal)、腦島(insula)、腦幹(brainstem)以及視丘(thalamus)等區域,在專心判斷音調高低但聽到〔野比〕時比聽到〔鈴木〕時有比較大的反應。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課堂上發呆被老師點名、或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不期然地被老同學喊住時,我們之所以能及時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主要依靠的並不是大腦前端的內側前額葉,而是那些更基礎的聽覺、注意力、與警覺系統。

參考資料

  1. Nakane, T., Miyakoshi, M., Nakai, T., & Naganawa, S. (2016). How the Non-attending Brain Hears Its Owner’s Name. Cerebral Cortex, 26(10), 3889–3904. http://doi.org/10.1093/cercor/bhv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