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對挫折:培養信仰和樂觀

我發現,人生遇到最好的人,

都承受過創傷和失去的痛苦。

我欣賞他們的韌性,特別是他們的感恩──

太多人都把感恩視為理所當然了。

──沙夏.阿薩維多

 

我們情緒升降梯的上升或沉淪,絕大部分取決於面對逆境的態度。人生總有看似不順利的時候,而我們的想法和回應的方式將左右生命的品質。

瑪里琳.漢彌爾頓(Marilyn Hamilton)就克服了逆境,變得更堅強,也找到人生的目的。瑪里琳在加州長大,擁有令人稱羨的一切:幸福的家庭和美麗的外表(她曾經在選美比賽中勝出)。同時,她也是傑出的運動員,充滿冒險家的精神,最後到澳洲教書。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她在家鄉附近玩滑翔翼一時疏忽,沒有把安全索正確扣上,直接撞在山壁上。清醒以後,她發現自己下半身癱瘓,腰部以下動彈不得。

「我在復健中心試著要坐起來,身體卻像個破娃娃一樣往旁邊倒。我馬上就知道大事不妙了。」瑪里琳這麼說。做了好幾個星期的復健以後,她仍然只能靠著輪椅移動。「人們都用同情的眼神看我,好像我生病了。但我沒有病,我還是一樣的瑪里琳,只是行動的方式不太一樣罷了。」

瑪里琳很沮喪地發現,即便是當時最好的輪椅,也像「鋼鐵恐龍」一樣。她決定做點什麼。她和玩滑翔翼的夥伴將車庫改建成工作室,著手用滑翔翼的空氣動力原料來設計全新的輪椅。他們的成品重量輕、速度快,容易操作而且很有彈性,許多零件都可以依照使用者障礙別的需求做出調整。他們也在外觀上下功夫,漆成粉紅、紫色或其他充滿活力的顏色。他們甚至用水鑽裝飾瑪里琳的輪椅,取名為「快客」(e Quickie)。他們所做的事遠不只是給瑪里琳一台符合她的個性,有趣又性感的輪椅;他們永遠改變了障礙者的世界。

如今,快客牌的輪椅行銷世界各地,而瑪里琳最初的輪椅則展示在華府的史密森尼學會。(譯註:Smithsonian Institution,美國一系列博物館和研究機構的集合組織,包含十九座博物館、九座研究中心、美術館和國家動物園以及一億多件藝術品和標本。也是美國唯一由政府資助、半官方性質的第三部門博物館機構)瑪里琳贏過無數輪椅競技的獎牌,其中包含美國網球公開錦標賽和滑雪競賽。她上過包括《六十分鐘》(譯註: 60 Minutes,美國老牌新聞節目,口碑極佳,自1968年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作播出,迄今已播映逾四十年)等有線電視的節目。2006年,她在瑪利亞.雪弗女性研討會(Maria Shriver’s Women’s Conference)中獲得米納瓦獎座(Minerva Award),在世界各地為障礙者權益發言。

瑪里琳說過:「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不會塑造你,真正重要的是你如何反應。我的座右銘是,如果你無法站起來,那就做一番不同凡響的事吧。」瑪里琳正體現了本書的中心思想:生命重要的是你的想法和詮釋。

追求對的結果

許多宗教都教導人們有所求的禱告,祈求具體的結果,像是身體健康、疼痛舒緩、問題解決。許多人將這樣的禱告視為信仰生活很有意義的部分。然而,我的母親教我為「對的結果」禱告。禱告的本質是希望正確的道路彰顯,我們有足夠的智慧看見對的事,說出對的話,做對的事,並且下最好的決定。這樣的禱告意味著我們不一定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事實上,我們通常無法肯定發生的事是好是壞,隨著時光流逝,我們才會發覺看似痛苦的遭遇,其實是一種祝福。

東方有個古老的傳說,關於一位老農夫,全家的生計都仰賴辛勤工作的兒子。當兒子跌斷腿時,簡直是晴天霹靂──直到皇帝的守衛到村子裡,要徵召所有健全的年輕人到遠方的戰場,恐怕是一去不回。突然間,兒子暫時的殘障反而成了上天的恩賜。

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發現打擊和困難其實是上天的祝福。正如前面的章節提過,第一段婚姻的結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痛苦。然而,婚變讓我反省了許多,於是新的生活幸福得超乎我的想像。我被迫反思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以及誕生在世界上的意義。我領悟到自己不夠珍惜當時還年幼的三個兒子,總認為和他們相處是出於責任,而缺少真心的交流。有了新的了悟後,我的焦點改變了,努力拉近我們的關係,付出無條件的愛。

整個過程將我打醒,讓我知道自己的生活重心已經失衡,也發現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壞習慣和不健康的常態。我開始認識自己的旅程,發掘生命更深層的意義。如果沒有離婚的痛苦,我就不可能覺醒。

離婚的經驗也讓我質疑自己的信仰和行為,看見自己更多進步的可能性。於是,我改變了生涯的目標,創立孫恩德萊尼公司,致力於企業文化的塑造。

面對困境時,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件事發生在我身上?」這樣的問題只會使我們的心情低落,開始抱怨、批評,甚至是憂鬱。相反的,遇到痛苦時,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這件事為我發生?」雖然很少人選擇這麼想,但改變想法將使你從被動的受害者轉為主動追尋對的結果的人。過程中,你的情緒升降梯會上升,帶來好奇心、機智和樂觀。

信仰的力量

想像一下,你知道無論面對的情況多麼險峻,結束時一切都會沒事;就算你的摯友和愛人傷害你,愛仍然能克服一切,讓關係修復;在漫長艱苦的日子中,確信一切都會安然過去。

我所描述的就是信仰的珍貴。信仰帶來希望和智慧,讓你不再悲觀,誇大痛苦,浪費無謂的時間想像所有最糟的結果。相反的,信仰會讓你集中資源,發想出有創意的方式解決面對的任何問題。

我的女兒坎德拉在南加州大學商學院時,問我她為什麼得修一些複雜的數學課,也看不出對未來有什麼幫助。我和她分享了我心中大學教育的目的:確實,教育是其中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告訴你雖然問題看似複雜艱難,卻絕非無法解決。

反覆體認這個道理後,我們就會建立信仰,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下一個天大的挑戰。無論是在大學教育或是人生的歷練,這都是相當重要的一課。信仰的形式可能有很多種: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實力。

相信自己能在黑暗困苦中找到出路。

相信無論未來如何,你都有能力面對。

相信你的自然狀態是健康的,即便失去也能重新找回。

相信世界存在上帝或其他高於我們的智慧或力量。

某種程度來說,無論哪一種信仰最吸引你都無妨。重要的是,你必須擁有信仰,讓你對未來抱持信心和希望。這裡說的信仰不是被動的,不是要你什麼都不做地空等,希望天上掉下好的結果。

正好相反,信仰是積極的過程,釋放你內在所有的能量、創造力和智慧。憂鬱和絕望會使我們麻木癱瘓,信仰則能讓我們重獲自由。當我們擁有信仰,就能在生命中看到更多選擇,找到更多戰勝挑戰的方式。

信仰是幫助我度過大學生活的主要力量。1950年代晚期,我在俄羅斯的史普尼克一號升空不久後申請進入工學院。那是史上第一座人造衛星,為科技與工程的國際競逐拉開序幕。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學校的工學院都被申請書淹沒,他們已經設下極高的門檻,卻還是得當掉三分之二的新生,讓沒勇氣撐下去的人捲舖蓋回家。在老家的小型地區高中裡,我是頂尖的學生,在加大洛杉磯分校智商超群的同學之間,我卻覺得自己笨得無以復加。

我還記得每天中午的微積分課程,總是隨著不祥的鐘聲展開。某一天,年長而嚴格的教授在鐘聲一結束就要我上台解一道複雜的難題:「孫恩,回家作業的第三題。」當我掙扎著解方程式時,他就站在我身邊,一邊用板擦把我的字擦掉,一邊帶著同情和嫌惡地搖頭。幾分鐘之後,他阻止我,建議我換個主修,或是把這門課給停修。

我在那個周末回家,告訴母親我覺得自己辦不到。我很感激母親當時沒有讓我消沉沮喪下去;相反的,她和我坐下來談,給我許多支持與肯定。她說,上天給了我所有學業和人生有成所需要的特質,我生來健全、完整,有能力做任何事,只要我願意相信自己就好。

我母親引述了耶穌的話來鼓勵我:如果你的信仰如同芥子的大小,你便有能力移動高山。

後來,我才知道耶穌說的是黑芥菜,這種一年生植物可以從很渺小的種子一直長到九英尺高。如果如此高大的植物卻出生如此卑微,或許我也能克服一開始的艱困,創造成功的大學生涯。

我母親也告訴我,唯一能阻止我的只有我自己的想法。她給了我一本名叫《我的人生思考》(As a Man inketh)的小書,作者是詹姆士.艾倫(James  Allen),書中的第一段是這樣的:心靈是塑造與創造的偉大力量,

人們就是心靈,以想法為工具,依循意志而創造,帶來無限的喜樂,以及無限的苦痛。人們內心所想,終會實現:環境不過是他的鏡子而已。接下來好幾年,我到哪都帶著艾倫的小書,從中獲得了不少有用的觀念:

每個動作與感受都源生於想法。

對的想法從我們對自己說的話開始。

環境不會塑造人,而是向人們揭露出真實的自己。

我相信你應該已經看出詹姆士.艾倫對我的人生觀的深遠影響,深入這本書的每個部分。

我順利完成工學院的學業,後來卻發現自己的熱情不在設計,而在商業和人際相處方面。我繼續攻讀企管碩士,愛上案例研究和解決,發現自己想追求商業顧問的生涯。

信仰的真義

我必須澄清,當我呼籲你追尋充滿信仰、希望和樂觀的生活時,說的不是「正向思考的力量」。我們都會在情緒升降梯上上下下,不可能隨時維持正向的思考。我們能做的是遵循自身感受的引導,追求較高層次的想法。若能如此,我們就不會把負面思考看得太重,也就不會那麼難受了。於是,負面思考對我們的影響會變小,我們就能把事做得更好。

我不是在為一味天真的樂觀主義背書。伊斯蘭教的蘇菲主義有一句箴言:相信上帝,並綁妥你的駱駝。換句話說,就是要抱持信仰和希望。然而,我們不能不切實際,計畫好突發狀況的應對方式,做好準備,積極主動並確實可靠。

我也不是要你被毫無節制的興奮感沖昏頭。正如我們不該在情緒低落時決定,我們也不該在情緒過度激動或狂喜時如此。舉例來說,人們很容易在拉斯維加斯一時衝動而結婚,或是在享受放鬆假期時乘興買下毫無價值的度假套房。

聽起來或許有點奇怪,不過放縱的熱情會使我們無法清楚地思考,帶來的影響與焦慮或憤怒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兩者都是強烈的情感,伴隨著強烈的內在聲音,讓我們不斷正當化自己的行為。不要把高亢或過度激動的情緒與較高層次的感恩、智慧、創造力等搞混,信仰、希望、真誠的樂觀會帶給我們更安祥的感受,讓我們的心靜下來。除了希望和信仰之外,很少有什麼能如此提升我們的生命經驗。我們一生總會面對困難的處境或不好相處的人,最健全也最沒有壓力的面對方式,就是抱持充分的信仰和希望。因此,無論你從何得到信仰,都應該好好珍惜、培養,尤其是在艱困的時刻。你的信仰將成為你最大的助力。

 

以上內容摘錄自《情緒升降梯》(遠流出版)

情緒的起伏,就如同升降梯的上升下降。高樓層代表正面美好的情緒,低樓層則屬於低潮悲觀的情緒,我們不停往返於各個樓層之中。作者以四十年的輔導經驗,教你輕鬆學會辨識目前的「情緒」,進而中斷隨之而來的負面想法,重新做回自己的主人,讓人生可以一直在高樓層。

進一步暸解本書內容:https://goo.gl/Jg8wJP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