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有證據或空穴來風?談睡太多與中風的關係

大家都聽過中風描述的是一種急性的腦損傷,患者會突然感覺到身體其中一側麻痹或虛弱無力或是語言的表達與理解出現困難或是劇烈的頭痛或是暈眩。

但你有認真想過這兩個字是甚麼意思嗎中風中風被風打中?

其實說被風打中也算是對了一半在西元開始之前,希波克拉底時代就有對於中風症狀的描述紀錄;而在中醫史上《時論病》:「中風之病,如矢石之中人,驟然而至也。」或許道出了這個詞的來源中風——當大腦出了意外忽然受傷的時候,隨之而來的症狀就像一道狂疾的風,進行的很快,善行數變,短短的時間內就能出現很嚴重的症狀結果。

這道疾風般的大腦受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當腦部的供血因為某些因素中斷或大量減少時由於腦部氧氣及營養的供應被切斷,使得腦細胞在數分鐘內開始死亡。中風從發生的原因可以二分為兩類缺血性中風( ischaemic stroke ;  比如說由動脈粥樣硬化、外傷、血液疾病所引起的腦血管局部病變, 形成的血凝塊造成的堵塞而發病)與 出血性中風( haemorrhagic stroke ;  比如說因高血壓、出血性疾病等所造成的腦血管滲漏或破裂)

中風的危險因子很多,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與酗酒等等都會提供中風的風險,但別忘了不好好注意你的睡眠習慣,睡太多或睡太少可是也與中風的風險有關的!

睡太多與中風風險有相關

睡太多會提高中風的風險嗎?普遍而言我們知道睡太少對身體不好,但似乎在中風這件事情上,睡太多(每晚大於 小時) 反而比睡太少(每晚小於 小時) 有更高的風險!

甚麼睡太多是怎麼回事?今天的肝爆完了,還需要自己拼回去讓明天晚上再爆一次,在每天都睡不夠的情況下,我們真的需要有睡太多對健康影響的研究?

儘管讓人訝異和憤憤不平許多已開國家都有睡太多的研究報告 ( Bin et al 2013 澳洲 33 % (2006 年)德國 40 % (2001 年), 荷蘭 25.7 % (2005 年), 瑞典 30 % (2000 年), 英國 26 % (2005 年), 和美國 38 % (2007 年)。也就是說,其實睡太多在已開發國家算是一個蠻普遍的現象呢;跟睡太少一樣,對於大眾健康的影響都是必須被重視的。

睡眠時數與中風的風險相關性可不是危言聳聽唯恐天下不亂至少有三篇 meta-analysis (每篇所整合的數據其患者數量都大於10000人)的研究,指出 睡太多比睡太少,與中風風險或是中風後的死亡率更具有相關性 (1)。從下圖可以看到,每晚睡眠時數平均時數7小時的人有著最低的風險,睡得少雖然也增加了風險,但相比於睡太多的風險增加幅度是相對小的。

我們在看這類研究時必須注意,相關不是造成,目前的研究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說睡太多會造成中風;最有可能的是,當你處於中風的危險邊緣時,大腦已經有了變化,而超時的睡眠時數只是其中表現出來的警訊而已,因此能找得到相關性。如果看到網路文章說,睡太多會造成中風,請嗤之以鼻一笑後把網頁關掉。

圖1. 睡太多比睡太少與中風的風險有更高的相關性。左上方的資料取自於;右上方的資料取自於;下方兩張圖的資料取自於

該如何去看待  睡眠長短與中風的相關性

撇開複雜的科學理論也許我們能簡化這個故事是否睡眠/清醒周期的不穩定與中風的風險有關呢?

簡單複習一下,常常被我們犧牲掉的睡眠,其實一直受兩個系統的協調平衡:睡眠恆定生理時鐘。生理時鐘是體內的計時系統,小至細胞層級大至系統層級,身體都有一個計時器管控著,讓我們的身體器官在一天當中的某個時間有著最高的運作效率。生理時鐘也調控著想去睡覺的時間與起床清醒的時間,當睡眠時數太長或太短時,或是每天想睡覺的時間變化不定時,通常都是生理時鐘出問題的警訊。

生理時鐘也能跟中風扯上關係嗎?是的!而且不是僅僅與睡眠控制有關而已,中風這件事情本身就有一天之中時間上的差異:事實上,中風的發生機率在早上6點到中午12是高峰期!有些研究甚至指出,不同的中風亞型 (subtype)在早上的時間中,可能偏向清晨或是中午。由於生理時鐘也調控著凝血因子、心跳、血壓、發炎因子等等在一天當中的高低變化,當生理時鐘在早上把睡著的我們喚醒,透過提高心跳血壓等暖機我們的大腦/身體時,很不幸地有時也可能是造成中風的助力之一。

值勤夜班 (shift work)因為常常需要調整作息,常是科學家探討干擾生理時鐘是否會對一個疾病有影響的族群。目前的研究結果支持干擾生理時鐘儘管不是劇烈的影響,確實會提高中風的風險。舉例,一個大型調查顯示 年的夜班值勤,提高了缺血性中風風險約 4% (Brown et al 2009); 而日光節約大多數的歐美國家為了配合了日光長短時在一年之中的變化,一年要調兩次鬧鐘,春天時往前撥,秋天時往後撥)也因為改變了人們的作息,而被發現與缺血性中風的併發有關,尤其是調整作息的前兩天 (Sipila et al 2016)! 這類的研究提供了支持生理時鐘的不穩定與中風風險相關的證據。

打呼與中風也有關  是都市傳說或是真

關於睡眠科學與中風還有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你我多幾分注意:睡眠呼吸中止症 (sleep aponia這個症狀真的就是睡著睡著呼吸就停了呢!

阻塞型的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onia, OSA)往往伴隨著打呼但如果你問他們知不知道自己在睡覺時打呼,甚至是停止呼吸,大多時候他們都會否認;然而,患者通常沒有嚴重的夜間失眠症狀,而且是常常一覺到天亮,但由於睡眠期間的呼吸變淺或中止,容易造成睡眠短刻中斷(所以患者很難自己察覺到)以及缺氧,睡眠品質差,因此起床後會覺得疲累與精神不佳。相反的旁觀者清,外人往往能清楚地察覺到患者打鼾甚至呼吸停止的現象。

但是要澄清一下有打呼習慣的人不一定罹患阻塞型呼吸中止症而目前的研究的結果是阻塞型呼吸中止症而不是打呼)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之一,而且也會影響中風患者日後的恢復情況。習慣性的打呼與中風的關係,也只有在患者確定罹患呼吸中止症的條件下才會有顯著的相關性。

睡眠呼吸中止症從成因可二分為兩種阻塞型與中樞型(central sleep apnea, CSA), 而在台灣阻塞型是較常見的類別。顧名思義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因為呼吸道由於肥胖、舌根肥大、扁桃腺肥大等原因,阻塞了呼吸道,引發打呼或是呼吸中止。呼吸是我們的身體得到新鮮氧氣的必要途徑當呼吸不順暢時,血液的含氧量就會降低,而降低的血液含氧量會開啟身體的警訊系統,包括活躍起來的交感神經系統、加速的心跳與提高的血壓;於是在你身體需要休息的時候,這些因為缺氧而來的警訊反應會讓你的睡眠短刻中斷,降低睡眠品質,長期下來對心血管系統也有傷害(提高的氧化傷害與發炎反應)

中風也可能引發睡眠時的呼吸問題

睡眠呼吸中止症與中風之間的關係可不是單向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中風的風險因子而中風也可能促使患者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就是說有些病患在中風之前並沒有睡眠時的呼吸問題,而是在中風之後,才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

這就麻煩了因為別忘了睡眠時的呼吸問題會提高中風的風險也就是說對於那些不幸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症狀的中風患者, 他們的恢復情況會比較差,而且容易再度中風。

結語

在台灣,中風是前十大死因;不僅如此,存活的患者都常有後遺症出現,只有少數病人可恢復到原先狀態,常是中老年人殘障的主因。中風之後,患者往往需要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康復,而預防下一次的中風是關鍵。異常的睡眠時數與呼吸行為都應該是醫療人員、患者與家屬對於中風的疾病管理/預防需要多留心的部分喔!

 

參考文獻

  1. Alexiev, Filip, et al.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stroke: chicken or egg?.”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10.Suppl 34 (2018): S4244.
  2. He, Qiao, et al. “Sleep duration and risk of stroke: a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Sleep medicine 32 (2017): 66-74.
  3. Jike, Maki, et al. “Long sleep duration and health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Sleep Medicine Reviews 39 (2018): 25-36.
  4. McKee, Zachary, and Dennis H. Auckley. “A sleeping beast: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stroke.”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86.6 (2019): 407-41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