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舒謙 高醫心理所碩一
曾聽到一位排球員這麼說過:「比賽時,我需要非常專注地盯著每一顆球,努力讓身體跟上球的節奏。漸漸的,我的眼中只有排球,身體好像也自動跟著球做反應,平常練的基本功和技巧不需要思考就做出來了。結束後才感覺撲球摔到的地方有點痛,而且瘀青了。回想比賽的過程,當我非常專注時,可以發揮更高的技巧,處理難接的球。每一次的好球、每一次得分、每一次跟隊友的擊掌,都感到開心與成就感,這就是我愛上排球的原因!」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經驗,非常投入一件事時,常常做到忘了時間,甚至沒有察覺到身體的一些感覺。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將這種非常專注投入的狀態稱為「心流」(flow),當我們處於心流狀態時,可能會出現以下四個特徵:
- 自動運轉:事情做起來很順手不需多加思考,身體就自動發揮應有的技巧。
- 時間流逝: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 不覺他物:專注投入事物其中,導致不易察覺到如飢餓或手機震動等感覺與刺激。
- 感到愉悅:在事情完成後,感受到愉悅、滿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緒。
為了瞭解是什麼的原因讓人願意投入一切,契克森米哈賴訪談了多位舞者、攀岩者、畫家、棋手等,答案都指向一個關鍵:心流過後產生的正向情緒(enjoyment)。對心流者來說願意持續投入的主要原因是,完成事情後內在的正向回饋,而非外在回饋如金錢名聲等。
要如何進入心流狀態呢?
除了專注於事物與當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那件事必須具有挑戰性——要讓你覺得有發揮到自我能力,不能太過困難或簡單。如果挑戰太難,好比考試時很多題目不會寫,此時會讓人感到焦慮;反之,事情本身若沒什麼挑戰性,如遊戲破到100關再回去挑戰第1關,此時則讓人覺得輕鬆甚至無聊。
相信每個人都有喜歡做的事,或許是某種樂器、運動、線上遊戲……從事喜歡的活動時,你可以注意自己是否進入心流狀態,以及它帶給你什麼樣感受。或許那就是你愛上這件事,想要不斷進步追求更高成就的原因。
反之生活中也有不喜歡做的事,即使是喜歡的事情也會遇到撞牆期。當你處在自己不喜歡的狀態時,可以試著檢視一下是這件事太簡單讓你感到無聊;還是這件事太難讓你感到焦慮。如果是前者,試著提高挑戰度,讓自己發揮更多技能去因應挑戰;後者則可以先降低挑戰,達到較小的目標後,再一步步往大目標前進。
任何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做一件事可以很痛苦也可以很開心,相信大家都會想要選擇後者;透過適時察覺生活中的狀態並調整,協助自己進入心流投入的狀態,或許會讓你更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呢!
參考資料:
Nakamura, J., & Csikszentmihalyi, M. (2014). The concept of flow. In Flow and the foundat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239-263). Springer Netherla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