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用設計創造有同理心的社會 —《創造連結》

有沒有什麼妙方可以讓人不只變老,還能樂於變老?日本沖繩著名的特色之一,便是島上為數眾多的「人瑞」(即年逾百歲的人),他們都老得很開心、老得很健康。沖繩人瑞研究顯示,70歲以上的老年人,百歲人瑞尤是,與年紀相關的退化似乎都較為緩慢,不僅大大延遲了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老人慢性病的發病時間,甚至還能夠完全防止發病可能。

沖繩的人瑞比例可說是全球之最,約略是十萬分之五十,意即130萬的人口中,有740位人民是人瑞,其中有九成是女性(美國人瑞的估算比例為十萬分之十到二十)。沖繩人瑞研究小組調查了超過900位沖繩人瑞與多位70歲到90歲的老年人,結果獲得一些驚奇的發現。一、人類壽命長短顯然跟基因關係重大。二、沖繩人年紀再大,也能活得健康、保持健康,顯然跟他們的生活方式脫不了關係。除了攝取低脂、健康的飲食外,大多數沖繩人還會為街坊鄰居提供經濟、情感、社會上的協助,交織成一張相互支持的網絡。

沖繩的例子勾起紀錄片導演羅柯・貝里奇(Roko Belic)的興趣,也成為他拍出紀錄片《幸福》(Happy,2001)的靈感來源。而《幸福》的概念則發想自好萊塢編劇湯姆・薛狄艾克(Tom Shadyac),他獨自一人住在洛杉磯的豪宅。

2005年,他在《紐約時報》上讀到一篇文章,說到美國雖然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美國人的幸福指數卻遠低於其他國家的人民。貝里奇就此踏上四年的旅程,和一小組人馬橫越十四個國家,向當地神經學家、心理學家與地方團體探問幸福人生的祕方。

紀錄片中一個感人的橋段正好提到了老化以及「社會凝聚力」—讓社群緊密連結的黏著劑—的重要性。有一班幼兒園孩童在沖繩狹窄的村落街道上舉行賽跑。在終點線引頸期盼,等著給這群孩子一個大擁抱、和他們擊掌的,是一群年長的老太太。拍攝完賽跑過程後,貝里奇前去向一位太太道賀,稱讚她孫子長了一對飛毛腿。「結果她說:『你弄錯了,他不是我孫子。』我問:『哪一位是妳的孫子呢?』她回答:『這個嘛,其實他們都不是。』那時我才知道,在場沒有一個老太太跟那些孩子是親屬。她們之所以在終點線等候,是因為那就是沖繩人的習慣。」

另一個世代連結的例子可在美國境找到。在艾肯市(Aiken)有22%的人口超過65,也就是世界上許多鎮城市到2050年會呈現的樣貌。這個城市進行著一個「安親爺爺奶奶」計畫55以上的市民可以透過伴學、進行課後輔導或前往非營利托兒中心協助孩童拼寫、讀與算數,幫助需要額外照料的孩子。

參與計畫的老年人不僅可獲得實際酬勞,心靈上也是收穫滿滿。這些孩子則能滿懷感激,開開心心地和他們可能沒有的「爺爺奶奶」習得長者的智慧。

我們認為有三大與年齡相關的轉折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我們建構社交生活的方法。這三大晚年轉折期分別為職涯退休、疾病傷殘與痛失摯愛。這些轉折期是根據我們於四大歐洲城市(丹麥、芬蘭、瑞典、荷蘭)進行的人類學研究結果而定,我們稍後會詳細明。

首先看第一個重大轉折期。西方社會規定我們必須在某個時間點自職涯退休,通常是在65前後。我們一直知道退休的日子會來臨,卻永遠無法做好萬全的準備。第二個轉折期,疾病傷殘,這類衝擊性極高的事件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但發生在晚年的機率比較高。危及生命或無藥可醫的疾病除了會導致生理折磨外,常常還伴隨著影響身體和心靈的功能性障礙。第三個轉折期,失去摯愛,導致的是心理上的折磨。你活得越久,失去親人的風險就越高。這純粹是統計問題:年紀越大,摯愛就越有可能死亡、患病、或決定離婚。

這些轉折期都會帶來連結斷裂的危機:職業生涯斷裂、社交生活斷裂、家庭生活斷裂。轉折期代表著老年族群潛在的需求指標,顯示他們可能需要某一類型的支持。

至於誰能在這些人生轉折期間給予支持,則是另一個需要回答的問題。在這個極度重視個人自由的複雜社會中,似乎有越來越多的生命重大轉折都直接交由公共支持系統處理。這種現象導致「社交死亡」風險開始萌芽。社交死亡指的是完全失去社交生活完全失去興趣、親密、關懷、互助,失去認同、同情與尊嚴,這些都是人類無法離群索居的關鍵因素,因為人類天生就是群居動物。

為什麼與他人有連結會如此重要呢?因為連結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

YLR92創造連結-封面(立體)

 

以上內容摘錄自《創造連結》(遠流出版)

本書作者為歐洲六位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他們在科技與老化領域的研究發現連結感這個議題幾乎無人著墨。由「人生三大轉折期」著手,重新了解老人需求,探索他們在生理、心理、經濟、社會條件的改變,進而利用創新設計開發出以人為中心的產品或服務,支持、促進高齡者的社會連結感,最終創造出以「使用者價值」為導向之商業模式。

進一步暸解本書內容:http://ppt.cc/Y6g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