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Nana

心理師Nana

臨床心理師,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理事,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認證,兩個孩子的媽。

想要安心,不需要假裝不在乎:談關係中的不安全感

我怕你不要我了...

不安全感,往往被誤解為「太黏人」或「太玻璃心」,但它其實有很多樣貌。
有時是因為關係裡權力不對等;有時源自成長經驗中的創傷未解;也可能只是某個沒被說出口的期待,長期被忽略。
與其靠測試換來安全感,練習說出期待、理解問題脈絡,讓關係成為真正能安心停靠的地方。

時間真能療癒一切?關於創傷修復,我們該知道的事

我真的好起來了嗎?

「時間會療癒一切」聽起來令人安心,但有些創傷,會悄悄藏在身體與關係中,繼續影響著我們。如果發現自己仍是容易被情緒淹沒、難以建立連結、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也許是時候問問自己:是否需要更多支持?當你開始意識到它留下的影響、願意理解它,已經是在修復的路上。慢慢學習照顧自己,在需要時尋求幫助。穩定情緒、回到當下,有時就從一個呼吸、一句對自己的話開始。

說出來真的會比較好嗎?擺脫情緒內耗的自我對話練習

這樣可以嗎?還是算了?

許多人會透過自言自語來釐清想法或整理情緒。但是當這些對話充滿焦慮、責備或災難化想像時,可能讓人陷入反芻思考,越說越混亂。這時候,「說出來就會好一點」未必有效,若缺乏視角轉換與整理,只會讓情緒反覆打轉。透過心理位移書寫,從「我」到「你」再到「他」,我們能慢慢拉開距離,看見更多可能性。

如何讓別人喜歡你?打造「好感力」的三大關鍵

社交萬人迷,秘密在這裡

我們常以為,有魅力的人就是外貌出眾或才華洋溢。
但真正讓人產生好感的,是你能否在互動中展現真誠、穩定,讓人願意長期與你相處。
好感力來自三個關鍵:真實性、能帶來正向感受,以及讓人感受到價值與連結。
當你越能理解自己、接納自己,也就越能在人際中自然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