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Nana

心理師Nana

臨床心理師,台灣生理與神經回饋學會理事,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認證,兩個孩子的媽。

青春期的自我懷疑:「冒牌者症候群」的心理掙扎

我是不是不夠好?

青少年階段,常因學業、人際與未來方向的迷惘,產生焦慮甚至憂鬱感。許多人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價值,覺得配不上肯定或成功。
透過暫停自我批評、學習以正向角度看待自己,有助於培養健康的自我價值感。
成長中的挫折與不安是正常的,允許不完美,才能在不確定中慢慢找到方向。

自律神經失調?是身體在提醒你「該休息了」

我沒壓力啊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身心失衡的狀態,常見於長期高壓下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副交感神經無法正常作用,導致身體難以放鬆與修復。即使休息也難以恢復,常被視為壓力與情緒累積的身體訊號。
容易出現此狀況的族群,常具有過度壓抑、忽略自我、過度配合他人等特質。
修復之道並非更努力,而是學會為自己踩煞車,透過日常有意識的休息與生活調整,重新與身體與心理建立連結。

學習好好道別,也是在學習好好活著

留住愛,不留遺憾

華人文化裡,哀傷是不被鼓勵的情緒。但情感的流動,需要時間與空間。
從生活裡的小小練習開始,「道愛」、「道謝」、「道歉」與「道別」得以悄悄發生,讓重要的人知道他們被珍惜、被記得。
那些藏在日常裡的溫柔,終將在生命盡頭陪伴我們,讓愛與悲傷不留遺憾地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