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何會做夢》-解夢大師竟是你自己
你是否曾經夢見一些奇怪又真實的情境?
夢境經常被視為混亂無章的組合,但它也可能是內在情緒與潛意識的一種表現方式。沒有誰能給出夢的標準答案,真正懂這些夢的人,也許正是你自己。當你願意停下來傾聽,夢就可能成為你與自己對話的開始。
你是否曾經夢見一些奇怪又真實的情境?
夢境經常被視為混亂無章的組合,但它也可能是內在情緒與潛意識的一種表現方式。沒有誰能給出夢的標準答案,真正懂這些夢的人,也許正是你自己。當你願意停下來傾聽,夢就可能成為你與自己對話的開始。
夢,是我們每天經歷卻常常遺忘的神祕旅程。為什麼我們總是記不起夢?夢境又與記憶、情緒甚至創傷有何關聯?從腦科學角度探索夢的功能,大腦在夜晚其實從未真正休息,它正默默運作、整理我們的情緒與記憶。就讓我們一起揭開夢工廠的真相,看看夢是如何幫助我們修補心靈、重整人生!
有一些人很難識別和形容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可能是有一種稱之為「述情障礙」的人格特質,是指一個人難以識別、描述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主要表現在:難以辨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缺乏想像他人感受的能力、偏好事實而非情感的思考模式。那麼述情障礙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又要如何改善呢?
催眠到底是什麼呢?是怪力亂神?或是數到三,你就會相信自己變成一隻雞,還是一種控制別人心智的方式呢?
本次專訪邀請到黃天豪臨床心理師,破解5個與催眠有關的迷思,希望提供給大家一個比較正確的催眠理解和概念。
胡展誥心理師在新書《情緒流動》中,揭示孩子多數的問題行為都來自背後潛藏的情緒議題,而流動的情緒能夠造就穩定的情緒,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掌握情緒調節與流動。如果你對於不打不罵要怎麼教孩子感到苦惱,遵照兩大原則,讓親子彼此的內在情緒都可以像河流一樣自由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