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hawn M.-S., Teng(教育工作者)
在歷史上,人類經常生活在多語言的環境中,例如光是印度就有1576種語言[6],而中國境內也有上百種方言。過去的心理學研究已經有足夠的證據指出:有能力使用多種語言(包含方言)的人,即使在單一語文對話中,仍能夠比一般人更有效進行語言溝通[7]。
2015年發表於五月號《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更進一步的顯示,沉浸在多元語言環境的孩子,不但可以使得溝通理解更加有效,也提供了孩子深刻理解不同語言間表達差異的機會,幫助孩子學會接受新觀點,採取換位思考(perspective thinking),具有社會交際的優勢。
換位思考,即是諮商領域中的同理心(Empathy),透過設身處地理解對方,進而能夠瞭解對方的確切需求,而達到有效的溝通與理解。姚與馬克曼[8]最近的研究指出,讓孩童在多語言環境(含地方方言),能讓孩子充分理解別人在語言中所欲表達的觀點。芝加哥大學的莎曼薩(Samantha Fan)等人最近發表於「心理科學」期刊的心理學研究,進一步提供了研究證據。研究團隊將4-6歲的小孩分為單語生長背景、部分雙語生長環境背景、以及完全雙語生長環境背景三組,再控制了家庭的社會經濟及父母親學歷(家境多為小康,且家長多具備大學學歷)等可能的混淆變項後,讓孩童進行十二項任務。這些任務包括要求孩童幫忙移動或拿取坐在對面的研究者所看到的物品(如圖一),研究者配戴墨鏡以防提示孩童物品方向,並記錄孩童的眼神凝視的方向和動作,了解該孩童的選取歷程及是否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
結果顯示部分雙語及完全雙語生長環境背景的孩童,較單語生長背景更能夠快速的轉移視線到研究者所指的物品。比起單語生長背景只有約五成,雙語背景的孩童皆有近八成的比例能正確的完成任務。不過仍有學者[2][3][4]曾質疑此方法,認為此法僅能證明孩童就具有良好的執行能力,而非真正的能夠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因此在這項實驗室中,沙曼薩的研究團隊更加入了「向度改變卡片分類」(DCCS)[9]和「考夫曼簡式智力測驗」 (KBIT-2)測驗來評估、量測三組孩童的的執行能力與空間智力[5],結果顯示,雖然完全雙語生長環境背景的孩童確實在這部分的能力顯著高於單語生長環境背景的孩童,但也同時顯著高於部分雙語生長環境背景的孩童;而部分雙語生長背景的孩童在這兩個測驗的能力和單語生長環境的孩童並沒有顯著差異,部分雙語生長背景的孩童在任務中依然能和完全雙語背景的孩童一樣有顯著較高的比例正確完成任務。因此研究認為:多語言的生長環境及經驗可能會刺激人類去發展有效溝通的感知功能,促進交流的發展,而具備換位思考的能力。
此研究也開啟了新的討論:「多元的語言環境究竟如何提升人們的溝通能力?」「人們所處的多元化社會語言環境中的哪些方面真正促進了社會交際的成功?」並推測越早接觸不同語言可能可以幫助人們有效地建構出同理他人的能力,詮釋別人語言中所欲表達的社交意圖,健全的建立社交關係。
語言的目的是能夠溝通交流,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環節。期待家長們除了讓孩子學外語以外,也能讓孩子多聽聽屬於自己文化的聲音,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致謝
感謝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黃植懋教授給予我本篇文章撰寫的建議,並讓我深刻瞭解科普文與科學新聞對大眾及文化領域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 Fan, S. P., Liberman, Z., Keysar, B., & Kinzler, K. D. (2015). The Exposure Advantage Early Exposure to a Multilingual Environment Promot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5574699.
- Bialystok, E. (1999). Cognitive complexity and attentional controlin the bilingual mind. Child Development, 70, 636–644.doi:10.1111/1467-8624.00046
- Bialystok, E., Craik, F. I. M., Green, D. W., & Gollan, T. H.(2009). Bilingual mind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Interest, 10, 89–129. doi:10.1177/1529100610387084
- Costa, A., Hernandez, M., Costa-Faidella, J., & Sebastian-Galles, N. (2009). On the bilingual advantage in conflict processing: Now you see it, now you don’t. Cognition, 113,135–149.
- Kaufman, A. S., & Kaufman, N. L. (2004). Kaufman Brief Intelligence Test (2nd ed.). Circle Pines, MN: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 Registrar General & Census Commissioner, India. (2011). Linguistic survey of India. Retrieved from http://censusindia.gov.in/2011-documents/lsi/ling_survey_india.html
- Sperber, D., Clément, F., Heintz, C., Mascaro, O., Mercier, H., Origgi, G., & Wilson, D. (2010). Epistemic vigilance. Mind & Language, 25, 359–393. doi:10.1111/j.1468-0017.2010.01394.x
- Yow, W. Q., & Markman, E. M. (2011). Young bilingual children’s heightened sensitivity to referential cues.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12, 12–31. doi:10.1080/15248372.2011.539524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12, 12–31. doi:10.1080/15248372.2011.539524
- Zelazo, P. D. (2006). The 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 (DCCS): A method of assessing execu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Nature Protocols, 1, 297–301. doi:10.1038/nprot.2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