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盈儀、蔡宇哲
「我告訴你哦,前陣子我去參加一個聯誼活動很酷耶,他不像是一般的聯誼坐在餐廳裡面對面自我介紹,這樣超無聊的。他是讓參加的人玩密室逃脫的遊戲!一開始就隨機把一男一女銬在一起,所以我們必須要聯手闖過關卡、破解遊戲,超….刺….激的啦!活動結束後那個男的還一直打電話約我,說跟我很投緣想要再出去看電影聊聊天…>///< 」
聽得我鍵盤心理學家眉頭一皺,心想這內情並不單純,這活動肯定有懂心理學的高人指點啊~
1974年達頓(Dutton)和艾朗(Aron)這兩位心理學家利用吊橋做了很有意思的研究,他們找了男性參與者通過兩種吊橋—一座是搖搖晃晃的危險吊橋,另一座則是堅固的石頭橋。當他們走過橋後會遇到一個漂亮的女助手,她會請參與者填寫一份問卷,填完問卷後女助手會留下她的姓名和電話並告訴參與者說,如果他們想更進一步瞭解實驗的話,可以打電話與她聯繫。
實驗的結果非常有趣,那些走過危險吊橋的,18位中有9位會打電話給女助手;但走在穩固石橋的,16位中只有2位會打電話給女助手。
研究者認為走在危險吊橋上的人,由於吊橋搖搖晃晃的,會產生緊張和恐懼感,其身體反應便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這對人們來說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但是當女助手走過來和他們交談,並請他們填問卷時,男生們便會誤以為這種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反應,是因為對這名女助手產生心動的感覺,所以就會比較想要打電話跟她聯繫。
這種現象就叫做「吊橋效應」,我們對自己的感受做出錯誤的解釋,在這個實驗裏頭,男性把心跳加速的生理現象解釋為來自對於眼前的女助手感到心動。
說到這裡有沒有很熟悉?
沒錯,一開始講的密室逃脫的聯誼活動就是利用吊橋效應的概念,讓互不相識的男女不僅有較長時間在一起,且因共患難引發心跳加速的生理反應,就容易產生類似吊橋效應的結果。聯誼嘛不就是希望可以盡量湊成對嗎?活動完一定要再聯絡才可能有後續啊,利用吊橋效應真是高招啊~~~
想把妹的男性們還不知道要約哪裡約會嗎?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來一些靈感;被邀約的女性們要注意約會地點哦,可別中了對方的心理陷阱而不自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