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連結感—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

螢幕快照 2016-08-05 下午2.04.44

連結感,就是與他人有連結、有關係的狀態,涵蓋了親情、友情、街坊鄰居的人情,當然還有在其他場合建立的連結,如工作同事、球友或其他休閒活動的同好、以及志工活動或社區服務的朋友。這些連結都可以是樂趣與支持的來源,幫助人們覺得自己屬於這個社會、參與這個社會。而覺得和社會有連結的人能創造出所謂的「社會資本」,這是能幫助社會順利運作的網絡。連結感多半被視為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物,不用刻意努力就能產生。我們不會探究關係的本質;我們就是自然而然地和周遭的人一起生活。然而,為了能夠將連結感做為設計的理念,我們仍必須了解社交關係的基本架構。

培養社會關係對我們的自我認同、自尊與歸屬感都至關重要。在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歸屬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數據顯示,活躍參與人生、與他人有連結的人,通常比較快樂,身心比較健康,碰到重大改變與人生轉折時也比較能有效處理。壓力、孤立與社會排擠會增加健康惡化與內心孤寂的風險,甚至可能成為死亡的肇因。

十三世紀時,義大利南部的統治者腓特烈二世意外發現,社交接觸與健康的人際關係對人類的身心擁有關鍵性的調節效果,缺乏這類連結感則會導致不良的後果。腓特烈二世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小孩是否天生具有一種內在語言—就算孩子出生後幾年從未學過或聽過,依然能夠脫口而出的語言。實驗方法是撫養一群孩童,照料他們的養母和護士不僅不准跟他們說話,甚至不准抱他們。除了與人互動外,這些嬰兒的所有基本需求一應俱全—有足夠的飲食,溫暖的衣物,乾淨的盥洗。但結果出乎意料,讓他困惑不已:所有的研究對象都死於襁褓。

成人或許不會因為缺乏連結感而死—至少不會是主因。儘管如此,一個死氣沉沉的孤立人生仍會對生活品質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進而導致社會健保成本不斷攀升。研究證實,連結感對一個人的生活福祉不可或缺。此外,孤寂感也可能引發憂鬱症或甚至導致失智。

連結感是人類的根本需求,社會能夠有效運作,它功不可沒。連結感亦可解釋為一個人在一段社交關係或網絡中感受到的歸屬情感。連結感的產生可能起於微小的事件,一次淡淡的關心問候,也可能是起於明確的舉動,如打電話或登門拜訪。社會連結感可視為安適感的前提,而想要獲得安適感,與人建立連結似乎是關鍵所在。

YLR92創造連結-封面(立體)

 

以上內容摘錄自《創造連結》(遠流出版)

本書作者為歐洲六位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專家,他們在科技與老化領域的研究發現連結感這個議題幾乎無人著墨。由「人生三大轉折期」著手,重新了解老人需求,探索他們在生理、心理、經濟、社會條件的改變,進而利用創新設計開發出以人為中心的產品或服務,支持、促進高齡者的社會連結感,最終創造出以「使用者價值」為導向之商業模式。

進一步暸解本書內容:http://ppt.cc/Y6g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