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
作者:周慕姿
出版社:寶瓶文化
從《單身即地獄》中看親密恐懼
哇寶們有看韓國實境秀《單身即地獄》嗎?
節目中讓六對單身男女在生活困苦的地獄島生活,只有配對成功才能逃出地獄島到天堂島,享受美食佳餚和更深入的對話。
第三季中有一個男生被稱為海王官熙,最常對女孩們講得一句話是:「我需要別人主動,我才會主動」。他同時對好幾位女孩有興趣,似乎在比較和排名,也常用「如果ooxx」系列提問來確認別人是否把他擺在第一順位。就像在暗示女孩:「如果你不積極,那我可能也無法對你出擊,因為是你讓我很沒有安全感。」
有些女孩會忍不住想著:「對啊,如果我喜歡他,我需要更積極一點,他才會喜歡我。甚至在得不到想要的結果時,默默地回頭反省是自己付出的不夠多。」
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官熙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建立關係,或許會很難得到他真正想要的愛,因為他的愛與不愛取決於別人陪不陪他玩這個遊戲。
在觀看的過程中也發現,當官熙不想當壞人,不敢直接表明自己喜好和拒絕,言語之間似乎都在暗示決定權在女孩,是你應該配合我,順著我的毛摸才能獲得你想要,而忽略他自己也可以主動時,很容易讓女孩以為走到這一步都是自己害的,而不是雙方都要負起一點責任,很讓人心疼。
「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的恐懼
在周慕姿心理師的新書《親密恐懼》描述了一種「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的恐懼。
首先「親密恐懼」這個詞,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心理學或醫學名詞。
它描述了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當我們在和主要照顧者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是否被滿足,像是被重視、被愛、被理解,或是渴望穩定和安全等等。
可是當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會成為我對親密關係的未竟事宜,形成我們對自己、對他人和對世界的看法,並驅動你在未來的人際關係中以這種形式繼續與他人互動。
「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的親密恐懼有一種內在劇本,就是需要對方隨時都要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如果對方做不到自己的標準時,內心就會有「你看吧,我就說沒有人愛我、關心我」的感受。如果沒有辦法建立內心「知道自己被愛」的標準,就會出一道又一道的考題,來確認身邊的伴侶「夠愛我」,但又經常不滿意。
這常常源自於從小對愛的匱乏感,可能在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中,只知道父母要自己做什麼,卻不知道父母是否真的愛自己、在乎自己。
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
第三季裡面,我很喜歡的一個女孩是慧善,她雖然也喜歡官熙。但在每次面對官熙的提問時,雖然一方面覺得有點厭煩,但都是回過頭來傾聽自己的心意,做出基於自己的選擇。
到節目尾聲要決定配對對象時,官熙還在那邊對其他女性猶豫不決,慧善沉默著,表情看起來不是太開心,但她也沒有口出惡言,最後她說:「那你去吧,因為我認為我值得更好的對待。」
這句話真的是非常溫柔堅定又有力量。在愛情中,我們不需要讓自己卑微,也沒有任何人可以以愛為名來讓我們受傷。因為我們都值得更好的對待。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