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對某個決定感到後悔嗎?有沒有什麼事情你會很想要回到當初重來一次的?
人生是一連串選擇的累積,有些選擇讓我們成長,有些則留下遺憾。
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後悔了,究竟該怎麼理解它、面對它,又該如何與那個曾經做出決定的自己和平共處?
這次,我們邀請到啟點文化的共同創辦人-楊嘉玲諮商心理師,一起了解「後悔」這個情緒,以及它背後關於選擇、自我接納與理解的故事。
畢竟,我們都沒有時光機。但如果能看懂後悔的意義,也許我們就能更溫柔地陪伴自己往前走。
後悔是怎麼發生的?
後悔與快樂、憤怒這類「當下即發生」的情緒不同,後悔是一種延後出現的、具有反思性的情緒。
你吃到美食時會立刻感到快樂,被踩到腳會馬上感到生氣,但後悔往往發生在某個結果已經出現之後。
通常後悔有幾個重要元素:
一、當時有多個選項可以選擇。
二、你已做出其中一個選擇並造成某種結果。
三、事後回頭去做比較。
例如你曾經兩份工作之間做出選擇,當下你選擇了自己以為最合適的那一方。後來你才發現自己其實更在乎價值實現而不是高薪,於是你對當初那個決定感到後悔。
但那真的是錯誤的選擇嗎?其實不然。那只是當時的你,依據當時的價值與需求,做出的最適選擇。而現在的你,經歷過、學習過、也成長了,擁有不同的優先順序。
因此,後悔往往不是「選項在打架」,而是「新的自己與舊的自己在打架」。

關係裡的後悔,放不下什麼?
人際互動中,後悔不只是對過去行為的反思,更是一種對於情感連結的體會。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情緒,我們才逐漸學會珍惜關係、考量他人感受,明白自己在對方生命中的影響力。
但關係中的後悔也更容易牽扯出更深層的情緒:失落、自責、內疚,甚至是創傷。如果你發現自己遲遲無法走出一段關係帶來的後悔,很可能你正在面對的不只是「選錯人」的遺憾,而是與失去某段關係的強烈失落糾纏在一起。
這時候,真正需要處理的,是「我對於關係的期待、理解與需求是什麼」。關係中的後悔常常不是單一情緒,而像一層層包裹的洋蔥,當你撥開表層的懊悔,也許會看見更深的孤單、被忽略的渴望,或一種無法再修復的遺憾。
只有觸碰到這些深層的情感與需求,我們才有可能真的放下,不是放下那個人,而是放下那段關係裡,我們未曾理解自己的部分。
推薦閱讀:相愛不靠委曲求全,關係需要對的付出
要如何面對後悔的情緒?
面對後悔,最困難的其實不是放下選擇,而是放下對自己的責怪。人其實很少會做出明知對自己不好的決定。我們在那個當下,用了當時能掌握的資訊,做出當時自己認為最好的選擇。現在的後悔,來自於後來新的需求與認識,而不是因為當時真的做錯了。
當我們願意承認「我當初需要的是A,現在需要的是B」,而不是拿現在的自己否定過去的選擇,因為兩個需求都是自己的需求,只是無法同時被滿足。
後悔最重要的意義,不是讓人一直沉浸在痛苦裡,而是讓我們從這段經驗裡,學會我們該學會的東西。
我們可以做的,是用現在的自己,回頭照顧當時那個沒被滿足的部分。與過去的選擇和解,後悔也就不再只是痛苦,而後悔就不再是折磨,而是與自己對話的開始。

無法回頭,但可以重新出發
每一次後悔,或許都曾讓你停下腳步、自我懷疑,甚至陷入否定。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改變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心情,帶著過去繼續前進。
即使你曾選錯科系、進錯行業、錯過關係,也沒關係。人生從來不是線性的。真正的接納,不是假裝沒後悔,而是願意理解當時的自己,帶著那些未竟事宜,走向一個更成熟的方向。
如果我們願意在這段經驗中停下來看看:我當時在意的是什麼?現在又想要什麼?那麼後悔就不再只是失敗的標記,而會是讓你變得更完整的一部分。
後悔讓我們知道,什麼才是我們真正重視的。提醒著我們,從現在開始讓自己更清楚地活出下一次的選擇。
推薦閱讀:心想真的就會事成?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心觀點 ep.161|走出後悔的泥淖,擁抱每個當下的自己ft.啟點文化楊嘉玲心理師」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心觀點 / YOUTUBE影片版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