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上司會在「褒獎人的方法」上下功夫,他會給部屬洗腦,讓他們再接再 厲地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這個時候,重點在於除了褒獎成果外,連過程也要一起稱讚。 不僅是上司,深諳激勵技巧的人,都會連過程也一起稱讚。 只可惜大多數的人都是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弄懂Why,褒獎要正中下懷
舉例來說,像「這次的簡報做得很棒!」或「不愧是東大的,頭腦真好!」之類的,就是只稱讚「結果」。「不枉你私底下演練了那麼多次,這次的簡報太棒了。」或「你平常就很用功吧?所以才能考上東大。」之類的話,就是連「過程」 也一起稱讚。
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連過程也一起稱讚,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對方為了得到 這樣的結果,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因此,他們只能就眼前看到的、顯而易見的 「What?(結果)」表示讚許。
這個時候,經常用腦的人就會仔細觀察,這樣的「What(結果)」是如何產 生的,把「Why(過程)」也找出來,釐清過程與結果的關係後,再進一步加以稱 讚,這才是真正會稱讚人的高手。
讓下屬信心大振、不斷努力的激勵技巧
事實上,連過程也一起稱讚,確實能讓對方再接再厲,進步得更快。
曾有人做過實驗,把參加智力測驗的人分作兩組,一組在發表成績的時候,跟他們說:「你真聰明」,只稱讚結果。另一組則說:「你的思慮很周全」,連過程 也一起稱讚。結果,下次再有難度更高的智力測驗出現時,後面那組的人會更有挑戰的意願。
前面那組人就算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也不願意挑戰,那是因為害怕「會不會有我不會的問題?」或「問題可能比我想像的難上許多。」因此,為了保持現有的成果——被讚賞的「高智商成績」,他寧願剔除自己無法掌控的外在因素,原地踏步,這樣他才會比較放心。
相反的,被稱讚「思慮很周全」的人,被稱讚的是獲致結果所「付出的努 力」,這些全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他判斷自己應該可以重現、複製對方所稱讚的 「過程」,於是,他便有了再次挑戰的意願。
不定期更換「鼓勵方式」
激勵「努力過程」的方式,也適合應用在親子教育上。比方說,孩子英檢 2級及格了,與其誇讚他:「太棒了!接下來繼續朝1級邁進!」倒不如跟他說:「太棒了!你每天晚睡30分鐘,犧牲睡眠時間總算有代價了!我們繼續朝1級邁進吧!」用這種方法督促他,效果會好上許多。
小朋友都喜歡被鼓勵,但每次鼓勵的方法都一樣,聽久了也會膩,所以要不定期更換鼓勵的方法才行。我們在鼓勵別人之前,一定要先弄清楚對方 獲致這個結果的過程,要鼓勵的於理有據。如果你能連過程也一起鼓勵,那被鼓勵的人就能再接再厲,也會進步得更快。
人必須不斷地挑戰新事物,才能擴大自己的可能性。只誇獎結果,會讓人不敢離開舒適圈,甚至放棄再度成長的機會,在鼓勵人時不得不注意。
書名:最強「人心」操控心理學
作者: 山本昌哉
出版社:方舟文化
瞭解更多:https://bit.ly/3he3n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