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優惠了,不買對不起自己!

消費者心理學:揭開讓你乖乖掏錢的心理陷阱

以為只是進店吹冷氣,卻莫名提著三袋戰利品離開?從紙本 DM 到集點換禮,這些看似平常的行銷手法,其實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心理陷阱。它們瞄準著人們的直覺反應的熱系統,讓人愉快的衝動購物。掌握這些消費心理學背後的機制,是每次刷卡前保護荷包的第一步。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走進店裡,以為是去吹冷氣,結果最後卻走出來多了三袋東西和一張快集滿的點數卡。

你認真算過,那些集點換禮划算嗎?

商家精心設計每一張DM、每一項優惠,目的從來不只是「讓你知道」,而是精心引導你的大腦反應,要讓你乖乖掏錢還甘之如飴。

這一次,我們邀請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系主任-林錦宏老師,一起從行為科學出發,拆解那些你不可不知的消費者心理學。

商家策略一:必須得是紙本 DM

在這個幾乎所有資訊都數位化的時代,百貨公司、量販店還是持續寄出了紙本 DM。這些印刷品不僅製作與郵寄成本高,也不環保,難道不如發電子報或用 LINE 群組就好?

其實,商家持續使用紙本 DM,背後有其心理策略與實際效益。首先,研究發現紙本閱讀的速度比電子螢幕慢,人們在翻閱紙張時,注意力會停留得比較久,也比較不容易感到疲勞。對商家來說,這就代表你看得更久,更長時間接觸著他們的商品訊息。

其次,紙本 DM 有時會附上可撕式優惠券,讓消費者直接帶著就能使用,不需再列印或出示手機。再加上 DM 常附有「會員限定」、「新品預告」等訊息,不僅提供新奇感,也會讓收件人感受到某種程度的專屬尊榮。

舉個例子,有些保養品牌會在新品推出前寄出精美邀請卡,只寄給特定會員。讓你感覺自己被特別對待,是「值得投資」的客群。當這種虛榮感被滿足,就更願意掏錢支持

雖然疫情後紙本寄送的策略有所調整,部分商家轉為數位化推播,但從消費心理的角度來看,實體 DM 仍是一種有效的情感與注意力連結工具。


推薦閱讀:資訊越快,心越亂:從《失控的焦慮世代》看「腦腐」現象


商家策略二:集點就送,禮物不是重點

有些店家東西其實沒特別便宜、也不是特別好吃,但卻讓人一去再去,甚至還得提前訂位。以某家火鍋連鎖店為例,他們的機制是「消費滿百送一點」,集滿三點就能現場兌換一盤蝦子或蛤蜊。

對消費者來說,吃飯的同時就能立刻獲得回饋,不但有「賺到」的感覺,也大大提升了下次回訪的意願。

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頻率效應」:高頻率的小獎賞,比起低頻率的大獎賞更容易激發持續行為。與其集滿一百點才換一隻龍蝦,不如每吃一次就換到一盤蝦。這些即時的正向回饋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覺得這筆錢「花得值得」

其實人對於「價值」本身其實並不是那麼敏感。一盤蝦值一百還是一千?大腦往往記不清,只記得「我曾經有拿到獎品」的愉悅記憶。也就是說,時間一久,你記得的不是花了多少錢,而是獲得的好處。這讓商家得以用較小的成本,換取更高的回購率與品牌依附感。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集點與小贈品,實際上正是「制約行為」的經典應用。當顧客在潛意識中建立起「消費=獎賞」的連結,自然也就甘心回頭、持續消費了。


推薦閱讀:《記憶決定你是誰》突然想不起來,是正常的!


不怕你衝動,只怕你想太久

走進百貨公司、咖啡店,甚至只是滑開購物網站,香氣、音樂、集點、促銷、會員優惠,這些刺激無所不在,讓我們不知不覺地刷卡、結帳。

我們在做決策時,會運用兩種不同的心理系統。一種是快速直覺型的熱系統(系統一),反應快、靠感覺、容易被情境左右,就是我們常說的「快思」;另一種是慢速理性型的冷系統(系統二),需要思考、比較、評估利弊,就是我們常說的「慢想」。

熱系統會在你看到「限量倒數」、「買一送一」、「會員專屬」時立刻跳出來,讓你覺得:「買了啦,划算!」而冷系統則像理性管控中心,它會問:「等等,我真的需要這個嗎?」

大多數消費情境都是為了刺激熱系統而設計的。讓你開心、興奮、覺得自己撿到便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說「腦波弱就刷下去了」。


推薦閱讀:想抗拒誘惑與衝動?試試冥想吧!


看破手腳,如何出招

理解,往往是改變的第一步。過去我們可能會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困惑:為什麼總是在衝動之下花錢?為什麼買完才後悔?

當我們知道大腦中其實同時存在兩種決策系統,我們就能了解到,衝動性購物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一種被精心設計環境引發的反應。

明白自己的選擇是系統一正在主導判斷時,就可以開始練習,在看到促銷、聞到香氣、翻開 DM 的那一刻,稍微停一下,讓冷系統有機會說話。

消費本身不是錯,但「有意識」的消費,才能讓你在每一次選擇裡,真正回到你自己的需要與價值。



蔡宇哲博士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一個研究睡眠、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心觀點 ep.90|心理戰!商家如何誘導你的購物行為ft.林錦宏教授」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心觀點 / YOUTUBE影片版

哇賽心理學LOGO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