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溫柔地感受內在,擁抱真實的自己

為何你有時溫和、有時又憤怒爆氣?明明很渴望被看見、有人重視並在乎自己,可是又害怕展現真實的自己會被拒絕?這些看似矛盾的狀態都是你,就像同時有許多內在人格存在於心裡。而內在家庭系統(IFS)將會幫助你展露深埋在心的真正自我,用「自我」回應外界,並讓你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都能感到舒服且自在。

本文為Podcast節目內容精簡,推薦收聽以獲得詳細內容。


如果我們能溫柔的對待內在,才能溫柔的對待外在。

——哇賽療心室 ep60|溫柔感受內在,找回最初自我 feat.留佩萱博士

內在家庭系統

內在家庭系統(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 IFS)的創辦人里查.史華茲博士(Richard Schwartz)認為人是多元心智,正面、負面都是自己的一部分,稱為Parts或內在部分。你可能被傷害過,也曾傷害過別人;你可能很愛你的另一半,但也有對他感到憤怒的時候。這些看似矛盾的狀態都是你,就像有許多內在人格存在於心裡,它們可以同時存在,也會互相影響。

這些內在部分,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各種事件,會用不同方式保護著你。主要有兩種角色:保衛者(Protectors)及被放逐者(Exiles)。

保衛者的功能是想要保護你、讓你不要感到痛苦;被放逐者的功能是幫你承擔無法處理的痛苦,然後為了讓你正常生活,它們通常會被放逐到一個深處。

IFS的理論,讓每個人可以了解自己的內在部分,它相信每個人都有療癒自己的能力,而這個能力是來自於內在


哪個才是真正的我?我是誰?

療癒是一個把所有你的部分都找回來,讓內在達到平衡的過程。

——哇賽療心室 ep60|溫柔感受內在,找回最初自我 feat.留佩萱博士

大家看過皮克斯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嗎?小女孩萊莉腦中有五種情緒表現:快樂、憂鬱、厭惡、恐懼和憤怒,這五種擬人化的情緒在她的大腦總部中,透過一個控制台影響行為和記憶。而內在部分就像這些情緒,他們彼此也會有交織的關係出現。

當你內在完美主義的部分坐上主控台,你就會出現要求完美的行為,被它影響著;但IFS認為每個人除了內在部分之外,還有一個稱作自我(Self)的狀態。

當你進入Self這個狀態,它可以跟內在部分拉開距離,成為一個觀察的角色。你可以跟憤怒待在一起,但你不會成為憤怒本身。

西方許多心理學認為,受到創傷、經歷痛苦的人,就會失去關係依附的能力、失去愛的能力;但是史華茲博士過去40多年的經驗告訴他,不管一個人過去經歷多少創傷和童年逆境,我們每個人都能進入「自我」狀態、都能展現這些充滿好奇心、勇氣、有同理心、連結等特質,進而開始療癒內在部分。當你的「自我」坐上主控台後,就能夠撐起空間給每一個內在部分,你的「自我」有能力,讓極化的兩個部分同時待在一起的經驗,非常重要。我們要的不是完美,而是相對比較完整的狀態。


內在部分就像烏雲

批評自己也是你的一部分,我們謝謝它平常的照顧,我們沒有要趕走它,但是我們請他先休息一下,讓另一個照顧自己的部分也有機會說說話。

——哇賽療心室 ep60|溫柔感受內在,找回最初自我 feat.留佩萱博士

保衛者出現時你可能會要求自己,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很完美,因為完美無瑕,就可以避免被批評、我不夠好的羞愧;你可能會很照顧別人,因為當你忙著關注別人的需求,你就可以避免思考自己真實的想望;或者你會開始逃避各種不舒服的感受,開始滑手機、暴飲暴食、過度購物、自殘、使用藥物或酒精成癮等等。

在西方醫學的論點,很多還是以病理性的觀點去看待這些行為,所以治療方式是要去對抗它、矯正認知或行為。但在IFS的角度,會以「接納」為出發點,當你做出很照顧別人的行為,是因為保衛者認為你這樣做才可以得到更多人際連結;自殘看似不好的行為,但那是保衛者為了幫助你脫離痛苦,IFS希望以覺察、傾聽、接納的方式去理解這些內在部分。內在部分就像烏雲,會飄出來遮住Self這個太陽,但是沒關係,太陽會一直在。

很多人會誤以為心理諮商的過程是:「心理師你分析一下我的內心世界。」但現實更像是「心理師陪著個案,走進他的內心,去認識和了解自己。」幫助個案去了解每個內在部分,看見有哪些烏雲,或是並慢慢找到自己的那個太陽,也就是自我Self。

每個人的Self都充滿愛與智慧,只是「部分」的情緒將你的本質暫時遮蔽, 而IFS將會幫助你展露深埋在心的真正自我,用「自我」回應外界,並讓你在各種人際關係中都能感到舒服且自在。

想要了解更多內在家庭系統,可以參考《擁抱你的內在家庭》本書。

會談人:心理師Nana
與談人:留佩萱諮商教育博士
撰寫者:林家熒編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