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當別人聽到你是「業務員」,語氣立刻變得客氣但有距離?
彷彿業務這個角色,天生就帶著話術、推銷、目的性的標籤。
但其實我們每天做的,不只是銷售商品,更是把價值傳遞出去,讓別人看見一種可能性。
你有沒有發現?
其實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也都像在「銷售」某種東西。
不一定是產品。可能是想讓伴侶理解自己的辛苦,想讓家人接受自己的選擇,或是想讓同事支持某個想法。
跟著蔡宇哲心理學博士與年薪千萬的超級業務謝文憲(憲哥),一起從銷售現場出發。
在《極限銷售》一書中,重新認識:關係的建立,不是靠話術,而是靠理解與信任。
願景要先被看見
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客戶真正想要的,其實從來不是產品本身,而是背後的某種願景。希望藉由這個選擇,改善某種生活情境,或讓自己變成更理想的樣子。
舉例來說,二十幾歲時賣房子,對學區完全無感,因為自己還沒生小孩,不明白那對家庭有多重要。如果自己沒有生活經驗過,是無法真正體會的。
第二,客戶願景的理解,需要靠好的提問。如果沒有提問技巧,很容易用自己的邏輯去推測客戶的需求,像是直接假設:「你是要保障家人所以買保險吧?」但那可能根本不是對方的出發點。只有透過開放式提問與傾聽,才能真正摸清對方的內在動機。
第三,是觀察力。很多線索是藏在細節中:客戶今天帶的是誰?做決定前會看誰的反應?
理解願景並不靠話術,而是靠體會、提問與觀察。這些,才是讓人真正覺得「你懂我想要什麼」的關鍵。

推薦閱讀:《善意溝通》讓對話成為連結,而不是距離
獲取信任感
即使理解了顧客的願景,也不代表產品就一定能完全對應上。以睡眠相關產品為例,許多人購買的原因,其實是希望能睡得更好。但現實是,有些產品的效果有限,無法完全實現對方理想中的狀態。
這時候如果強推產品,只會削弱信任感。可以提供三種選擇給客戶,讓對方自己做選擇。
舉例來說:
A 是公司主打、價格最高的產品。
B 是某個技術新穎、效果不錯但價位中等的版本。
C 則是相對平價、雖然效果有限但可滿足基本需求的方案。
每個選項各有優缺點,對於成功的銷售員來說,不是賣出最貴的產品,而是賣給客戶能解決他的產品。讓對方知道:我們願意講清楚每一項的限制與價值,不是只為成交,而是幫助他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即使對方最後沒有選擇最貴的版本,甚至選擇不購買,這個過程本身也建立了信任。因為我們沒有說「只能買這個最好」,而是讓對方看見選項之間的誠意與真實。

不「詞」辛勞
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努力與投入固然重要,但如果直接說出「我很辛苦」,反而會讓人感覺那份辛苦好像打了折扣。
研究發現,穿著高跟鞋的女性在街頭發傳單時,更容易讓路人願意接下。那不只是服裝選擇,而是一種心理訊息:看到她踩著高跟鞋、冒著熱氣站在街上,很辛苦。感受到努力,比聽到努力更有力量。
更有效的方式,是透過過程中的細節與回報,讓對方自行察覺。例如回應時補上一句:「這件事昨天特地去查過」,就能讓人自然感受到其中的用心。不是強調代價,而是分享過程,才會讓人真正感受到被重視。
信任的建立,也來自這些細微的累積。即使對方沒有立即回覆,可以在過程中主動更新:「剛從那個單位回來」「這件事還在處理中」。這些訊息不只是效率的展現,更是對關係的維繫。
不只是銷售更是人心
表面上,我們談的是銷售;實際上,這些看似是業務技巧的做法,背後連結的,還是人們都會面對的人際情境。
一個真正值得信任的業務,不只是介紹產品,而是看懂客戶的顧慮「傳遞自己、理解他人、回應關係」。
關係的建立,始於你願意看見對方、理解對方,並真誠地與他站在一起。讓對方感受到:你不是想改變他,而是想靠近他。


極限銷售:4招贏得信任,不要想著賣東西,就能締造無限商機
作者: 謝文憲, 劉子寧
出版社:天下文化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心觀點 ep.158|理解人心,才是真正的業務力ft.謝文憲」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心觀點 / YOUTUBE影片版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