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體的發電廠正在罷工

你不是累,是身體正在斷電:3個方法找回《好能量》

粒線體是人體細胞內的「發電廠」,將葡萄糖與脂肪酸轉化為能量,影響我們的體力與情緒穩定。
若粒線體功能健康、細胞訊號順暢、代謝穩定,身體自然能維持清醒有力、情緒平衡。想啟動好能量的方法包括:適度活動、攝取原型食物與練習延遲反應,逐步恢復身體的自然修復能力。
不靠硬撐,只要從日常做出微小改變,就能重啟身體內建的發電機系統。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身體特別容易出狀況?

一下喉嚨痛、一下過敏、嘴破、皮膚紅癢,永遠沒完。

或者也說不上哪裡不對,就是常常莫名焦慮、情緒反覆、提不起勁。

原本喜歡的看展、煮飯、運動都懶得做,只想滑手機耍廢。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叫《好能量》,其中一位作者凱西.明斯是畢業於史丹佛醫學院的醫師。另一位是他的哥哥卡利.明斯,美國國家的政策顧問,也參與美國衛生部門的一些健康政策的制定。

他們從神經和生理學角度切入,說明為什麼當代人會「沒有病,卻一直不太對勁」

身體能量發電廠:粒線體

人體健康的關鍵,在於每一個細胞都能順利產生能量。而這背後的主角,就是細胞裡的「粒線體」,也就是我們身體的小型發電廠。

粒線體每天接收我們吃進去的原料,例如葡萄糖、脂肪酸等,並將它們轉化為一種叫做 ATP 的能量分子。這些能量就像電力一樣,供應給整個身體使用,讓我們能思考、行動、維持生命運作。

當粒線體健康、能量供應穩定時,身體自然就會有動力,不需依賴咖啡、甜食或硬撐來提神。你會發現,早上醒來不再賴床,也不需要靠三倍濃縮咖啡才能清醒;頭腦就像剛開機的電腦一樣清爽不卡頓。

這樣的狀態不只帶來體力,更讓人情緒穩定,不容易因為突發訊息而焦慮,也較不會因小事而被惹怒。相較於沒有能量的人,有能量的人也會更有餘裕同理他人、圓融應對。

發電廠運作順利,就會又好能量。腦袋清爽,不容易暴怒,整個人事穩定,有餘裕的。

推薦閱讀:資訊越快,心越亂:從《失控的焦慮世代》看「腦腐」現象


維持好能量的5個關鍵

當身體的細胞彼此之間能夠順暢溝通,並具備穩定、有秩序的能量系統時,我們就會感到清醒、有餘裕,也比較不容易被外在環境干擾。

書中提到,維持「好能量」有五個關鍵條件:

1. 粒線體產能有效

粒線體是細胞內的發電廠,負責將葡萄糖與脂肪酸轉換為可用的能量。只有當粒線體健康且數量充足,身體才能產出穩定電力。

反之,如果粒線體功能退化,就像老化的手機電池一樣,怎麼充都充不飽,使用沒多久就大量消耗電量,人自然也會覺得疲倦、提不起勁。

2. 細胞間的訊號必須準確傳遞

就算粒線體能量充足,若溝通出現錯誤,也會造成系統混亂。

例如「胰島素阻抗」常見於肥胖或糖尿病者,體內胰島素明明充足,細胞卻接收不到訊號,導致血糖飆高。

3. 細胞間必須具備修復能力

我們人體內部有一個類似清道夫的機制,會主動清理老舊或損壞的部分。

這就像每天都有掃地機器人會自動打掃,能讓環境保持整潔有序,但前提是需要足夠的能量來啟動這套系統。

4.產能過程的代謝物不會失控

人體在產生能量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自由基,而這些自由基如果太多、沒有被中和掉的話,就會對我們的細胞產生一種氧化壓力,對蛋白質、脂質、DNA 造成傷害。

產生能量就好比在做飯的時候,如果要炒菜,火是必要的,是如果你開火之後,這個油煙一直冒,鍋子太熱又沒有降溫,廚房就很容易變得烏煙瘴氣,甚至會不小心著火

而抗氧化系統就如同廚房的抽油煙機與控溫裝置,幫助我們維持「能產能、但不過熱」的理想狀態。

5.穩定的免疫系統

細胞能量充足時,免疫系統會像一位聰明冷靜的保全,清楚判斷是否啟動警報。

但如果身體處於能量低落的狀態,保全就會變得敏感焦躁,動不動就大動干戈,導致發炎反應頻繁出現。這會讓人經常出現紅腫、癢、鼻塞或腸胃不適等小毛病,卻找不到明確原因。

啟動身體好能量的3個方法

要恢復穩定清醒、有餘裕的「好能量」狀態,書中提出了許多生活練習。以下三個是特別重要,也相較容易實踐的要點。

1.動起來

這裡的「動」不一定是上健身房或跑馬拉松,而是讓身體動起來、喚醒細胞的產能機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走路。走路可以促進淋巴流動、降低壓力荷爾蒙,飯後散步十到二十分鐘,還能穩定血糖、降低發炎反應。

進階一點的方式是短時間高強度運動,像是原地跑步、跳繩、快走、深蹲,或四分鐘 Tabata。這類短而有感的活動能刺激粒線體擴產、活化抗氧化系統,有助提升整體產能與穩定度。

不論選擇哪一種,重點不是做多久,有做,就是最重要的。


推薦閱讀:單次運動就有效?腦科學這樣說


2.吃對東西

粒線體產能需要原料,原料的來源就是我們攝取的食物。最重要的原則是選擇原型食物,盡量挑選天然、少加工的食材。

建議多攝取四大類食物:優質蛋白質(如魚、蛋、豆類)、好脂肪(如深海魚、亞麻仁油)、多樣蔬果,以及高纖維食物(如地瓜、糙米、豆類)。一餐調整一點,就能朝穩定供能的方向前進。

3.延遲反應

現代人常處於即時反應狀態,讓神經系統長期緊繃。延遲反應的重點,是在情緒或衝動出現時,先觀察,不急著做決定。

可以透過三個小練習:

  1. 每天安排「不反應時段」,讓大腦徹底休息
  2. 看到訊息時,不急著回,先放五分鐘
  3. 情緒上來時先深呼吸十秒

選擇「暫停」跟「觀察」,進行延遲反應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回到一個「修復」的狀態。

當你願意少做一點,身體才有機會重新充電

好能量,不靠硬撐

讓身體產出好能量其實並不難。真正的關鍵,不在於你要做得更多,而是在於你能不能做少一點。

當你願意每天多走幾步、多留一些空白、不再第一時間情緒反射、開始選擇更天然的原型食物,其實就是在讓身體回到本來就有的修復能力。

多動一點、多等一下、吃對一點。這三個看似微小的選擇,正是一點一滴重啟我們內在發電廠的開關。

好能量,是你本來就該擁有的狀態,而你的身體,也一直都有能力回到這樣的穩定與清醒裡。

每天走一點,多等一下,吃對點,身體就會自己修復

哇賽讀心書,陪你聊聊書

好能量

Good Energy代謝力打造最強好能量

作者:凱西.明斯, 卡利.明斯

出版社:天下生活

蔡宇哲博士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一個研究睡眠、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80|身心疲憊別擔心,重啟設定找回《好能量》」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讀心書 / YOUTUBE影片版

哇賽心理學LOGO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