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房間之後,你的空間帶給你的感覺是什麼?是整潔舒適還是要睡覺時需把床上的衣物挪到其他地方?
是否看重整潔這件事情也跟我們的心理素質很有關係心理學家Alice Boyes曾在2018發表一篇文章中指出,看重整潔的人擁有的幾項特質:
1 懂得找到工作的價值
2 知道物品的意義也鍛鍊思考的條理
3 更少經歷後悔的感受
4 總是能抓住事情的優先次序
5 明白自己和行動之間的關係
當斷捨離成為熱門話題時,除了看待環境的整潔,更重要是回到我們的內心,如果我們想要那樣的狀態卻總是達不到,那可能會是什麼環節出了問題??
這次Live Podcast找來林維君臨床心理師,帶大家梳理我們與物品的關係、如何建立一些居家整理的原則及帶領家人一起進行這件事。
維君臨床心理師,目前為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臨床心理師。專長為敘事治療,在發源地澳洲阿德雷德的Dulwich Centre完成基礎與進階的敘事治療師培訓,期望將敘事實踐與於臨床、教學,與生活。除此之外,維君心理師因與孩子的羈絆,開始接觸居家整理和嬰幼兒手語等等,擁有國際華語嬰幼兒手語師資認證,並於近年開始擔任居家整聊室合約整聊師,在整理心理學方面有豐富經驗。
居家環境反應人的內在,是重視東西,還是重視自己。
你知道這三個詞的差別在哪裡嗎?
Hoarding囤積 、Cluttered雜亂、Collecting收藏
如果分別搜尋這三個詞的圖片,你會驚訝於他們之間明顯的不同。簡單區分,囤積是精神疾病的診斷之一;雜亂主要是因為不會整理或生活習慣所致,大多數人都是屬於此;而收藏,雖然也累積東西卻是有系統、有主題、不重複的收集,這些東西甚至可以變現。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空間是沒有掌控權的,時常爸爸媽媽給我們什麼家具、什麼空間,我們就怎麼使用,很難覺察到空間對於自己的意義,和對生活的影響。即便覺察,我們也往往缺乏改變的機會,有了機會想整理,也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整理,陷入困境。
生活雜亂的原因有很多,有因精神疾病、失智或重大失落影像外,大多數人多是因為整理能力的不足、拖延、懶和逃避等問題。
這次Live Podcast 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議題前來,有的人可能就缺一組風格統一的收納盒;有的人可能正面臨著孩子不收拾東西的難題;有的人正在實踐斷捨離,想學習如何更好的整理自己珍視的蘿莉塔服飾;有的人正在尋找與長輩溝通解決雜亂的方法;還有居家整理師們也來了,好驚喜!
維君心理師回應了眾人的期待,帶來滿滿完整兩個小時的整理心法!除了專業知識的科普,還有生活中的感悟。講師以一種十分貼近我們普通人生活的整理心法,讓我們一步步地去覺察自己,原來我真的可以做到。
過程中心理師也帶大家實際進行包包的整理,從下架、分類、篩選、配置,再到重新上架。當把所有東西從包包裡拿出來的那一刻,才恍然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不需要住在裡面的居民(像是過期發票、點數、垃圾之類的),還差點開始二手物品交換呢!
除此之外,講師也分享了各方各面的整理議題,像是:如何從空間配置和與孩子的每次互動裡,教會兒童收納;當捨不得丟棄還有所掙扎時,我們如何運用「猶豫箱」讓時間溫柔地與它說再見;以及看見家中長輩捨不得自己過好日子的心情,我們如何循序漸進的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等等。
每一個點都超級實用!筆記抄的飛起!講不完講不完~很期待之後還有機會邀請到維君心理師再來和大家聊聊更多的整理心理學。
人類的預設值是不會斷捨離、也不會整理的。
整理需要學習,不用責怪自己不會整理,或無法做到像大師那樣斷捨離。只要接納自己,讓自己之後的每一天都能夠對自己再好一點點,就能夠預約美好生活。謝謝大家的熱情參與,一起朝著嚴選的美好生活加油!讓我們由內而外乾淨舒適起來,美好生活隨後將至。
本場講者:林維君臨床心理師
主持串場:鄭侑青
技術支援:聲音噪咖
演講場地:wee聯合辦公室博愛店
主辦單位:威易開發X哇賽心理學
活動剪影
精選回顧
延伸與推薦
延伸閱讀/囤積症是強迫行為嗎?
延伸閱讀/善用自我對話,內心更強大
延伸收聽/聽林維君心理師來到節目分享暖心的收納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