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總是拖延?《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
拖延,是來自內在情緒與理智之間的拉鋸。它可以在事情計劃、行動、持續或完成的任何一個階段出現,讓人停滯不前。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內在感受,才是打破拖延循環的第一步。
拖延,是來自內在情緒與理智之間的拉鋸。它可以在事情計劃、行動、持續或完成的任何一個階段出現,讓人停滯不前。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內在感受,才是打破拖延循環的第一步。
我們每天都有情緒起伏,但有些情緒其實很難用言語清楚描述,「敬畏」就是其中之一。當我們遇見某些超越理解的瞬間,內心會泛起一種深刻的感動與震撼。這種感覺能縮小我們的自我、促進連結,甚至激發利他與合作。但敬畏的力量也需謹慎對待,否則可能在群體中走向極端。
你是否曾經夢見一些奇怪又真實的情境?
夢境經常被視為混亂無章的組合,但它也可能是內在情緒與潛意識的一種表現方式。沒有誰能給出夢的標準答案,真正懂這些夢的人,也許正是你自己。當你願意停下來傾聽,夢就可能成為你與自己對話的開始。
夢,是我們每天經歷卻常常遺忘的神祕旅程。為什麼我們總是記不起夢?夢境又與記憶、情緒甚至創傷有何關聯?從腦科學角度探索夢的功能,大腦在夜晚其實從未真正休息,它正默默運作、整理我們的情緒與記憶。就讓我們一起揭開夢工廠的真相,看看夢是如何幫助我們修補心靈、重整人生!
有一些人很難識別和形容自己及他人的情緒,可能是有一種稱之為「述情障礙」的人格特質,是指一個人難以識別、描述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主要表現在:難以辨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缺乏想像他人感受的能力、偏好事實而非情感的思考模式。那麼述情障礙會對日常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又要如何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