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裡,相信各位已經發現動不動就稱讚別人的讚美教育有很大的問題。如果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都不擅長面對逆境,實施讚美教育的父母和學校絕對難辭其咎。話說回來,目前確實有這樣的年輕人存在,只要別人說話稍微嚴厲一點就崩潰,因此上司若想培養部屬,必須靠讚美代替責罵。
讚美別人時應注意哪些重點
在雪梨奧運女子馬拉松奪下金牌的日本選手高橋尚子曾經說過,「比別人差」是他努力的原點。由此可見,他不是一位天生擅長跑步的跑者,只是他比別人努力才能創造好成績。
高橋就讀高中二年級時第一次跑馬拉松,當時參加的是日本全國都道府縣對抗女子驛傳[1],負責跑第二區。在四十七名參賽者中只拿到第四十五名的成績,據說他還哭著表示:「當天比賽有電視實況轉播,我卻跑得這麼差,我沒臉回岐阜了。」
高中時,他的老師告訴他「你沒有跑步的天分,但你具備努力的特質」。由於這個緣故,他從未忘記努力,每天加強練習,在全體練習後多跑十分鐘,退休之前他每天多跑一小時。
即使後來稱霸馬拉松大賽,他也不認為「自己很厲害」,反而覺得「如果不練習就會被打回原形,因此一定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行」。基於這個想法,他從未偷懶怠惰,一直堅持到退休為止。(引自日本《Wendy》雜誌第三○五期 二○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事實上,我們可以從高橋的例子看到重要的心理法則。
積極努力的心理法則
當我們讚美一個人的「才華」,容易讓對方採取守勢,不敢大膽挑戰;不過,當我們積極稱讚一個人「努力的特質」,對方反而會積極挑戰,創下好成績。老師的話在高橋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受到這項心理法則影響所致。
知名心理學家克勞蒂亞‧穆勒(Claudia M. Mueller)與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做了一個與讚美有關的實驗(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實驗小組讓受試者做類似智力測驗的題目,內容十分簡單。測驗完畢後,他們告訴所有的孩子「你的成績很棒,至少答對了八成」。接著將受試者分成三組並對受試者說不同的話。
- 實驗小組稱讚第一組受試者「你做得太棒了,你一定很聰明!」。
- 實驗小組沒對第二組受試者發表任何意見。
- 實驗小組稱讚第三組受試者「你做得太棒了,你一定很努力!」。
接著,實驗小組向三組受試者解說接下來要做的兩組題目特性,詢問他們想做哪一組題目。
一組是很簡單,可以輕鬆完成的題目。簡單來說,做這組題目可以輕鬆拿下好成績,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另一組題目有些難度,無法輕易完成。換句話說,做這組題目很可能無法拿下好成績,也無法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但很值得挑戰。
從結果來看,不同組的受試者選擇的題目明顯不同。被稱讚「聰明」的第一組受試者有六成七的比例,選擇了簡單的題目。沒被稱讚的第二組受試者選擇簡單與困難題目的比例各占一半。被稱讚「努力」的第三組受試者只有百分之八選擇簡單的題目,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二選擇了困難的題目。
由此可見,讚美對於成就動機的影響會受到讚美方式而異。讚賞孩子的努力,會比讚美孩子的才華,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冒險精神。
當孩子被稱讚「聰明」,他會為了達成別人的期待,刻意選擇比較容易成功的簡單任務。相較於此,當孩子被稱讚「努力」,他會想更加努力,選擇有挑戰價值,難度較高的任務。
最後,實驗小組讓所有受試者做跟最初一樣簡單的題目。結果發現第一次測驗後被稱讚「聰明」的受試者,成績比第一次測驗大幅下滑。相反的,被稱讚「努力」的受試者,成績則比第一次測驗大幅上揚。
這項心理實驗已經證實讚美有其利弊效果,由此我們可以斷言,近來日本盛行的一味讚美風潮,將會使得逆境力低、不敢努力的人愈來愈多。
「你做得很棒」「你好聰明」「你好有才華」「你的能力很強」……像這樣一味稱讚一個人的能力與才華,或用「你有能力,絕對能做出好成績」「你有實力,絕對沒問題,事情一定會很順利的」的方式,透過讚美來激勵對方,會讓對方不想辜負你對於他的能力與才華的期待,擔心自己會失敗,反而無法大膽挑戰。
有鑑於此,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受到結果影響,會讓自己在最關鍵的決勝時刻敗下陣來。
當你想讚美部屬,請不要稱讚對方的能力,而是讚賞對方的努力。不僅如此,如果你發現自己一路走來,父母師長肯定的都是自己的能力與才華,也要盡可能拋開別人的評價與結果的好壞,不要受到影響。
____
註:[1] 日本每年一月的第二個週日在京都市舉辦的馬拉松大賽,由日本四十七個都道府縣各派一隊參加,賽事將全馬距離分成九區間。
以上內容摘錄自《別讓抗壓力害死你》(今周刊出版)
本書寫給心很累的上班族。職場挑戰如浪潮一直打來,過了一波又一波,該如何在高壓環境中破浪而行,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你的屬於「逆境力」。簡單來說,逆境力就是克服艱難困境的能力。運動場上已證實提高逆境力能改變運動成果,在職場上當然也能扭轉你的事業發展。
進一步暸解本書內容:https://goo.gl/b8b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