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
明明要交報告了,或者要繳帳單,甚至是應該回覆一封擱置已久的 email,卻怎麼樣也提不起勁。
你開始滑手機,洗杯子,整理房間,做什麼都好,就是不想面對那件事。時間一點一滴流逝,直到交報告、繳帳單的最後期限,才匆匆忙忙地趕著完成。
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的,我們稱之為「拖延」。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由韓國延世大學心理研究團隊所撰寫。
我們真的只是因為懶惰嗎?
研究團隊透過長期觀察拖延者的行為與心理,發現一個真相:拖延是因為不想面對那件事情所引發的情緒。
因此,與其列待辦清單,或是設定番茄鐘,不如理解自己為什麼會拖延,也就是「接納自己」,才有機會克服拖延。
接納不是要幫自己的拖延找藉口,是當下感覺到,為了要做這件事情,你在掙扎、不想面對,可是你選擇不要用責怪的方法來對待自己。
因為責怪只會給自己貼上一個「我好沒用」的標籤。而這一類的負面情緒,只會更刺激我們大腦裡的杏仁核,讓我們更難開始行動。

拖延,不只是還沒開始
說起拖延,大家容易直覺地認為,拖延就是不想做事的代名詞。
但是,要完成一件事,大致上會經歷四個階段:計劃、行動、持續、完成。而拖延可能在任何一個階段出現。
1. 計劃的拖延
"事情一出現時,連計劃都還沒開始想,就選擇先不碰它。"
有時候,是因為一聽到這件事就感到焦慮,乾脆不去想;有時候,是因為太複雜,不知道怎麼開始,乾脆逃避;也有時候,單純是不想面對,因為一旦面對就會有壓力,事情也就被拖延下去了。
2. 行動的拖延
"已經計劃好,也想好了,卻在要開始的那一刻停下來。"
這種時候,常會對自己感到挫敗,心裡想著:「明明知道該做什麼,為什麼就是無法開始?」不過,這通常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有些情緒正在影響我們的行動。
3. 持續的拖延
"已經計劃了,也開始行動,卻無法堅持到最後。"
常常做到一半就分心,或者乾脆中斷;有時候是去做別的事情,有時候則是突然覺得,這件事好像沒什麼意義;也可能是覺得其他事情更有趣,因此不再繼續。
4. 完成的拖延
"已經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但總是無法畫下句點。"
你可能會覺得「好像已經差不多了,但還可以再修一下。」或「好像哪裡還不夠好。」
這背後往往是來自於完美主義,或是對結果的焦慮,因為害怕交出去之後,回饋與自己預期不一樣,遲遲無法真正結束。

五種常見拖延特質
學會接納自己,了解拖延的狀態,就是打破惡性循環的第一步。越了解自己在什麼情境下容易出現哪些傾向,越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行動策略。
本書介紹五種拖延類型,讓讀者可以自我檢測是否有這樣的個人特質。(這邊的「個人特質」,並不是固定的人格,也不是缺陷,而是在不同任務、不同情境下,每個人可能會出現的心理傾向)
1. 盲目樂觀型
對時間有一種迷之自信,總是覺得:「沒關係啦,反正我一定做得完!」甚至認為有一點壓力,反而能表現得更好。
而他們過去的經驗也強化了這種想法,會不自覺地把事情一再推遲到最後。
2. 自我責備型
知道自己在拖延,卻忍不住責怪自己:「為什麼又沒做?」、「我怎麼這麼沒用?」。這樣的自我批評不但無助於行動,反而讓人越來越無力。
情緒越來越低落,行動的動力也就越差。像是掉進一個洞裡,不是試著往上爬,而是往下挖,讓自己越來越難逃脫。
3. 抗拒現狀型
這類拖延者心裡會想:「又不是我想做的事,為什麼我要這麼努力?」或者是覺得:「做得再好,功勞是被主管拿走,有什麼意義?」
當任務本身讓人感覺是被迫的、違反自己意願,就很容易產生抗拒心理。拖延,變成一種內在的反抗行為,不是做不到,是內心在說:「我拒絕照你的規則走。」
4. 完美主義型
完美主義型的人,常會說:「我不是在拖延,我只是想讓它更好。」
事實上,「想更好」往往演變成無止盡的修正。因為世界上不存在真正完美的作品。再怎麼努力,總是可以再改一下、再修一點。
完美主義背後,通常來自於對失敗的恐懼,太害怕成果不夠好。只要不交出去,就不用面對評價,不用承受失望。
推薦閱讀:《內在恆定》「完美主義」也能成為優勢
5.刺激尋求型
這種人並不是不願意行動,而是很難忍受無聊,持續力特別薄弱。
一旦有新計劃或新任務,會瞬間充滿熱情,腦中冒出各種點子。但做了幾次之後,熱情消失,行動也跟著停了下來。任務永遠停留在未完成的狀態。
理解自己,走出拖延循環
拖延不應該被簡單地看成懶惰,也不是缺乏紀律的結果。
拖延,其實是內在情緒和理智之間的不協調,兩者在拉鋸時,行動才會停滯不前。
要改善拖延,不是靠意志力硬撐,而是需要理解自己的狀態,重新設計行動方式。
只要每一次行動,都能往前推進一點點,即使進步很小,也沒有關係。因為這些微小的累積,終將帶我們走得比預想中更遠。
推薦閱讀:三步驟教你如何解決拖延症!
哇賽讀心書,陪你聊聊書

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跟著韓國最強心理研究團隊找到自己的拖延分類圖,和你的恐懼與焦慮和解,每一件事都能順利完成!
作者:李東龜, 孫何林, 金書瑛, 李娜熙, 吳玹周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71|拖延不是懶,是情緒卡住了,三分鐘熱度的心理解方《卡住你的不是懶惰,是情緒》」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讀心書 / YOUTUBE影片版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