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負能量嗎?不如打掃房間吧!

《每天把心掃乾淨》:用打掃清除負能量,讓效率、情緒與生活都自在

打掃不只是清理環境,更是一種讓心回到秩序的練習。規律的整理,我們能克制懶散,減少雜亂帶來的干擾,讓身心更自在。乾淨的空間能帶來效率與專注,也能在困頓時拉開與煩惱的距離。整理不求極端,生活保持舒適愉快,進而便達到整理環境與整理人生的效果。

你覺得整理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嗎?

明明才剛打掃過,沒過多久家裡又亂成一團?

生活中的雜亂不只是在環境裡,它其實也悄悄映照著我們的內心。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每天把心掃乾淨:35個讓人生好轉的禪式整理術》,作者是日本知名禪僧—枡野俊明,他不只是寺廟住持,同時也是庭園設計師,還是大學教授。

這本書不是在教收納的技巧或是清潔妙招,而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原來整理空間也是在整理心靈

透過掃除,把負能量一點一點地清掉,看見內在狀態,讓自己能夠煥然一新。

規律勞動,讓心也回到秩序

禪宗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話:「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意思是,如果你今天沒有去耕作,那你就沒有飯吃。這句話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勞動不是附屬的,也不是多餘的,而是生命存在的一部分,是我們的使命。

書中作者以《西遊記》的故事為例:唐僧替孫悟空頭上戴上了金箍咒。在佛教裡,「箍」象徵著束縛。乍聽之下,有點嚴肅,但它其實指的是透過規律的生活,克制內心懶散與敷衍的慣性。

如果我們習慣了懶散,要收心自然會很辛苦;但如果養成日復一日的習慣,就比較不容易被外在的雜訊干擾。家裡的環境也是如此。若一回到家,沙發要先清理衣服才能坐下,垃圾桶滿到溢出來,又怎麼可能真正放鬆。

整理房間、打掃環境,不只是把東西收乾淨,而是透過動作練習把心收回來。我們每天完成這些瑣碎小事,不只是在完成待辦事項,也是在提醒自己對生活與自我保持責任。

我們身處的環境,
就像一面明鏡,
反映出我們的內心狀態

打掃對心靈有哪些好處?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頓的時候,常常就會在負面想法中越想越鑽牛角尖,甚至陷入情緒的漩渦。可是開始打掃的時候,這個煩惱與自已的距離就會被稍微拉開。

就像是心理學裡面提到的心流的狀態。當我們全神灌注的時候,不只是效率會提高,還會感受到心靈的一種洗滌或喜悅。對於身處資訊超載、充滿刺激的現代生活中,反而需要刻意練習;它能夠幫我們安定在當下。

不只是家裡,辦公室還有工作上也是一樣。作者特別提到,在工作中把座位整理乾淨,有三個好處:

第一個是你能夠按部就班地處理工作,不會一直在浪費時間找東西。

第二個是你坐下的瞬間,就能夠立刻進入工作的模式。

第三個是乾淨的桌面能讓大腦的思路清晰,不容易分心。

家裡面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家裡有三分之一的空間,都被那些不用的東西給佔據了,那等於付了三成的房租還有地價稅,是在養這些無用之物。而且空間如果被塞滿,人也會覺得胸口悶悶的,好像呼吸不順暢一樣,視覺上也感覺很不舒服。

掃地時當自己是跟掃帚,擦地時當自己是塊抹布。專心投入
每個小動作,感受心流帶來的心靈洗滌。

推薦閱讀:創造《心流》體驗,三大關鍵掌握幸福


學會取捨,才有舒心空間

很多人整理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捨不得丟東西。覺得自己「總有一天會用到啦。」結果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過去了,「總有一天」永遠都沒有來。這些東西就默默地躺在櫃子深處,久而久之我們甚至忘了它的存在。

要判斷什麼該丟、什麼該留,建議要先幫自己訂一個標準。舉例來說,衣物如果三年沒有再穿,就丟就丟掉吧!不要再告訴自己「等瘦下來就會穿」。

而在丟東西前,我們可以先思考看看有沒有「轉化」的機會,讓這件東西換一個方式繼續存在。像是看完的書拿去二手書店,讓知識繼續被傳遞;不穿的衣服可以拿去二手古著店。這些方法都會比直接丟掉更有意義。

因為丟掉永遠是最後一步,能夠延續物品的生命,就等於完成了我們這個使用者的使命。作者枡野俊明老師有強調,重點是打理以後的空間,能讓你自己感覺舒適、愉快

拂塵除垢,心也跟著淨

打掃不只是把環境弄乾淨而已,它其實也是在整理人事物對我們的意義,也是重新整理自己的人生。

如同作者枡野俊明在書中的提醒:如果打坐是靜態的修行,那打掃就是一個動態的修行。

把手放在掃把、抹布,甚至整理冰箱這些動作上的時候,大腦反而會進入一種專注的空白。

在我們拂塵除垢的時候,氣運便也會開始扭轉,也能活出自在又快逸的人生。

「一掃除,二信心」
先整理環境,
心才會明亮,
信念才會生根。

哇賽讀心書,陪你聊聊書

把心掃乾淨 書封

每天把心掃乾淨:35個讓人生好轉的禪式整理術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社:平安文化

蔡宇哲博士

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資深臨床心理師,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認證,兩個孩子的媽。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86|生活禪!用10分鐘的整理,活出輕盈人生《每天把心掃乾淨》」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讀心書 / YOUTUBE影片版

哇賽心理學LOGO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