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一次就見效?

單次運動就有效?腦科學這樣說

我們習慣認為運動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對健康產生效果。
但根據科學證據顯示,即使只有一次運動,也足以短暫提升大腦的認知功能。
這類「急性健身運動」(Acute Exercise),能在短時間內強化注意力、記憶力與決策能力,甚至被納入美國官方健康指南。

總覺得沒時間運動嗎?或者運動習慣總持續不久?

其實只要單次,也就是一次性的運動,就會對你的大腦產生幫助。

我們知道運動對身體有幫助,也可以理解運動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大腦是有幫助的。

可是大部分的人卻習慣把運動當成一件需要長期堅持的事。也許是每週三次慢跑,也許是半年一次的健身決心。

但在研究裡,我們看到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即使只是一次運動,也能對大腦產生變化。

這次與台師大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的張育愷教授,從腦科學與實證研究的角度,帶我們認識單次運動的效果。

什麼是單次性運動?

過去我們一想到運動,腦中浮現的都是要「持之以恆」、「每週三次」、「一次至少三十分鐘」這類長期規律的目標,像是常聽到的「333原則」。讓人感覺運動雖好,卻不容易開始。

然而,從1997年開始,學界出現了新的突破。北卡大學的Jennifer Adnan博士,也就是張育愷教授的指導教授,率先提出:單次性的健身運動(Acute Exercise)也能促進認知功能與大腦健康。從那時起,關於急性運動的研究迅速展開,開啟了運動科學的新篇章。

Acute Exercise,學名叫做急性健身運動。所謂的急性健身運動,指的是「一次性、短時間的運動」,無論是你正在進行、或剛剛完成的一次運動。例如運動時心跳加快、臉部泛紅、肌肉感到發熱,這些生理變化都是急性運動的表徵。而這樣的運動不只影響身體,對認知表現也有明顯效益。

2018年美國聯邦政府的美國國民生理活動指引方針已明文寫入:急性健身運動可以促進大腦健康,這項發現已不只是學術成果,而是受到政策肯認的公共健康知識。


推薦閱讀:不是等待,是創造機會:《極限賽局》帶來的行動思維


運動真能讓你變聰明?

從大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運動之所以能促進認知功能,是因為它會提高大腦的血流量,增加身體整體的喚醒程度(arousal)這樣的血流變化能夠強化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連結,特別是與高階認知相關的前額葉區域。

有一個研究針對急性健身運動對腦波的影響,發現即使是運動結束後,前額葉仍可以持續近30分鐘的活化。

這樣的狀態不只讓腦區活躍,還能提升對認知任務的注意力投入,換句話說,讓人更能聚焦在當下要完成的工作或學習任務上。

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急性健身運動對多種認知功能均有正面影響。包含:基礎的注意力與記憶力,以及更高層次的執行功能,例如決策判斷(decision-making)、跳脫既有框架思考(think out of the box)等能力。

也就是說,無論是簡單或複雜的認知任務,只要做過一次適當的運動,大腦的整體表現都有機會被提升


推薦閱讀:儲備你的大腦力抵抗認知退化


這樣動,才讓大腦變聰明

要讓運動對大腦產生實質效益,並不是要方法越多才越好,或強度越強才越有效,而是要講求「正確」。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一個完整的健身運動處方包含四個基本面向:頻率(多久做一次)、強度(做得多累)、時間(一次做多久)、型態(做什麼類型的運動),合稱為FITT原則。

以促進大腦功能為目的,「強度」和「時間」特別關鍵。研究發現,強度過高反而會讓認知表現下降。例如,若你在操場衝刺400公尺三趟,可能會因過度疲勞,導致決策能力下降。

尤其如果運動後10到15分鐘內需要做出重要決策,建議選擇輕至中等強度的運動。若是預計一至兩小時後才需用腦,則可採中至中高強度的運動,效果能延續得更久。

至於運動時間,少於10分鐘效果不大,超過30分鐘效益也會趨緩,類似進入「天花板效應」。目前研究顯示,最理想的運動長度為20到30分鐘,能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最佳認知提升


推薦閱讀:想增進記憶力,試試學習完去運動吧!


沒時間運動?先從「一次」開始

急性健身運動,通常能維持約兩到三小時。就像做完運動後心跳加快、身體喚醒,但這樣的生理狀態不會維持一整天。

有人會疑問:既然效果這麼短,那還值得做嗎?這就像吃藥一樣,沒有哪一種藥能保你一勞永逸。好的藥,是你需要它時能發揮功效。同樣地,好的運動,就算只有一次,也能即時幫助你應對眼前的認知需求,這就是它的價值。

不過,急性健身運動與長期規律運動在大腦層面仍有差異。急性運動能提升血流量、促進活化;但長期運動則會帶來更深層的改變,如增加大腦組織容量,類似肌肉訓練,—做一次會痠,但要長期做才會變壯。

總結來說,急性健身運動最大好處在於門檻低、效果快,非常適合作為起步或激勵自己的方法。對於還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它不需要特別準備或長期計畫,只要動起來,就能立即看見改變。


蔡宇哲博士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一個研究睡眠、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心觀點 ep.45|單次運動就讓你大腦更靈活!feat.張育愷教授」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心觀點 / YOUTUBE影片版

哇賽心理學LOGO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