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念頭?
「這份工作雖然不差,但就是哪裡怪怪的。」
「如果換跑道,會不會失敗,還是乾脆忍耐就好?」
結果,你選擇留下,卻依舊感到不滿足,忙得不可開交,卻看不見方向,最後忘了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
就讓 Nana 心理師與紀慧菁臨床心理師,陪你一起討論:
如何重新設計自己的工作,打造更貼近理想的職涯樣貌。
職場自我檢視的三大面向
多數人對自己的工作,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受,可能滿意,也可能覺得哪裡卡住。無論是哪一種,其實都可以試著回頭思考:「這份工作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討論:金錢、影響力,以及自我表達。每個面向評估1至10分。
1. 金錢
也就是你從工作中獲得的實質回報,例如薪水或其他收入來源。
像剛畢業的時候,很多人最優先考慮的就是經濟穩定,因為這可以帶來最基本的安全感,也能支持生活的其他面向。
2. 影響力
代表你透過工作對哪些人產生改變、帶來幫助或啟發。
舉例來說,如果是一位老師,他的收入可能固定,但每年都能教到不同學生,對許多人產生正面的影響,這種成就感非常強烈。
3. 自我表達
指的是你能不能在工作中展現自己的理念、專業或價值觀。
有些公司體系嚴格,角色分工明確,可能就沒有太多表達空間;相反地,有些職位允許把自己的特色或創意融入工作當中,就會讓人覺得更有自我發揮的自由度。
舉例來說:
如果今天你是一個正職的老師,收入大部分應該算是穩定的。如果我們用一個分數來評估的話,金錢可能就有六分。
每年教育的學生非常多,帶給非常多人足夠的影響力的時候,他的影響力分數可能就有八分。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可能不太有機會可以表達自我,所以表達的分數可能只增加一分左右。
這三個面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比例都可以重新調整。剛進入職場時,也許金錢最重要;隨著生活逐漸穩定,可能會追求影響力和社會價值;當影響力建立後,又會想多一些自我實現與表達的自由。
用這三個角度定期檢視,就能更清楚自己職涯真正重視的價值,也能減少因為模糊不清而感到焦慮或迷茫的情況發生。
推薦閱讀:工作讓你燃燒殆盡?還是帶勁?
「設計」理想的工作藍圖
有些人會問,如果現在的工作感覺不對,但又不一定馬上離職,那可以怎麼調整?其實,我們可以嘗試「重新設計自己的工作」。
首先,先把目前的代辦事項全部盤點下來,一個一個寫清楚,包含工作上的專案、主管交辦的事項,甚至生活上要處理的事情也能一起列出來。
接著,幫每一個項目打分數,分成「重要度」以及「急迫度」,想想那個項目的程度如果量化成一分到五分,自己會給幾分。(如下圖)
重要度 | 急迫度 | |
後天要交給客戶的計畫書 | 5 | 4 |
下個月評鑑要繳交的文件 | 4 | 2 |
如果有某件事情既重要又急迫,就排在最前面優先處理;而那些不急也不重要的,就可以先放著,甚至是刪除。
當你願意檢視自己的清單,就能發現其實有很多東西是被慣性綁住,未必真的需要完成。
除了刪除或排序,還可以透過「微調」來讓自己的工作更貼近理想。例如主動去了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是否有方法可以改善。
如果還有更多想嘗試的可能,也能利用下班時間開始累積。可以從身邊的人脈開始,看看是否有人有相似的興趣或目標,或是參加課程、線上活動,打開新的連結。
調整過後仍卡關?
即使我們已經盡力在工作中調整、嘗試、微調,仍然可能出現「還是不對勁」的感覺。
當你發現就算嘗試調整,依然無法滿足對工作的期待,或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就是該轉身離開的時候。
其實我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困境或危機的時候,反而可能會是開展新方向的機會。離開不代表失敗,而是另一種勇敢選擇。
有時候我們會想要轉換跑道,是因為有一個更長遠的目標或理想想要完成;但有時候,則是因為我們想要好好保護自己、照顧自己。
最重要的,就是要一邊鋪路,一邊找下一個機會,當你把注意力慢慢放到新的可能上,就會比較不會害怕或焦慮目前的處境而裹足不前。
推薦閱讀:別小看職場裡的「情緒勞動」
彈性調整,打造職涯韌性
職涯調整其實就如同在調整一組音響。上面會有許多不同的按鍵,你可以控制音量,也能調整高音或重低音,兩者之間並不一定會互相限制。
對職涯來說也是如此,金錢、影響力、自我表達這些面向,就像音響的各種旋鈕,可以依照當下的需求,去強化或弱化其中某個部分,不必覺得只能取捨或犧牲。
沒有誰能一次就調到最完美的設定,而是需要不斷回頭檢視、重新微調,才能讓工作的「音色」符合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療心室 ep.27|擺脫過勞,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療心室 / YOUTUBE影片版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