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影音時代的教養新課題:如何在數位浪潮中站穩腳步
抖音等短影音平台透過刺激與爭議吸引流量,卻可能對青少年造成模仿危險行為與心理影響。
家長雖能限制孩子的使用時間,卻難以掌握其網路互動內容,導致無法及時防範網路詐騙或不當行為。
親子間以雙向溝通取代單方面規定,共同參與與分享建立信任,才能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

抖音等短影音平台透過刺激與爭議吸引流量,卻可能對青少年造成模仿危險行為與心理影響。
家長雖能限制孩子的使用時間,卻難以掌握其網路互動內容,導致無法及時防範網路詐騙或不當行為。
親子間以雙向溝通取代單方面規定,共同參與與分享建立信任,才能協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網路使用習慣。

表面上看似精明、負責的人格特質,實際上卻長期為他人情緒與需求背負過多責任,忽略自身感受。
高功能共依存者習慣把別人的困難當成自己的責任,為了維持和平或避免失控,選擇默默承擔與配合,卻鮮少被理解與感謝。雖然他們總是成為眾人依賴的「救援者」,但卻是在內耗。
改善的關鍵在於自我覺察、建立界線與學習照顧自己,慢慢讓生活鬆動,關係變得清晰,重新找回屬於自己的平衡與平靜。

行駛於路上時,大腦多半啟動「快思」模式,讓我們依照燈號與前車動作自動前進,卻因此容易忽略斑馬線上的行人。再加上從眾效應的影響,許多駕駛會傾向跟著向前走。要改變這樣的習慣,除了制度與教育外,更需要心理上的轉變,學會換位思考、主動示範正確行為。當駕駛及行人彼此理解與等待,交通安全才不只是規則,而是一種守護所有用路人的文化。

薩提爾理論認為,個人的改變是受到家庭、成長環境與人際互動等系統的影響。以冰山比喻人的內在結構,外在行為只是浮在水面的十分之一,而水面下更深的感受、觀點、期待與渴望,才是真正驅動行為的核心。自我覺察四步驟:看見、承認、允許、接納,能幫助我們逐漸理解並為選擇負責,便能擁有更多彈性與自由。

直覺是大腦在無意識中整合微小線索與過往經驗所做出的快速判斷。
要判斷直覺是否可信,可以先從情緒狀態、經驗熟悉度與環境三方面進行檢視。此外,透過記錄「直覺日記」,我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練習並強化直覺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