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自己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想要怎麼走嗎?我們很少談論死亡,也很少提及臨終,然而這是我們所有人都要面對的課題。DNR抉擇、是否能夠有尊嚴地離開、還有安寧緩和醫療。當生命來到最後的階段,可以選擇忍受痛苦繼續積極治療,也可以選擇讓自己相對舒服,在有限的時間和狀態下,陪伴在重要的人身邊,留下最後的回憶。
休息後,我們都有回彈能力。也許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會有那麼些時刻掉了下去,情緒動盪起伏,好像陷入的無力之中。如果你感到疲倦,那麼就休息吧!練習提升復原力,而不是放棄,讓身邊的人們有機會接住你。
承認自己是個酸民並不可恥!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一個,想要讓你大酸特酸的情境或對象。接納自己有這個情緒很正常。不論是酸民還是被酸的人,先覺察自己為什麼那麼生氣或在意,有意識的劃好各自的情緒界線,也才能發現新的選擇。
我們常常對「男生」和「女生」有刻板印象。例如:男生短頭髮,女生長頭髮。不過,這對現代的社會來說,會不會是一種太過粗糙的分類了呢?高雄市性別公民協會的林奕萱醫師曾經到屏東原住民的學校倡導「多元性別與性向認同」的議題;也曾到學校中帶孩子使用及學習生理用品。在過去,談「性」和「性別」真的很不容易。希望我們可以往更多元、接納與包容的方向一起努力。
對阿良來說,哥哥阿志開始通靈這件事,讓整個家再也不一樣了。無心插柳,阿良回到家鄉重新以鏡頭梳理自己內在與原生家庭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