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疫情共處:禁錮中的自由來自想像
當所有的活動變成在家進行,你無法透過不同場域轉換身份,調整步伐。你可能會感到困惑 — 因為你不知道當兒子闖入正在進行中的會議時,自己應該用一個主管的身份還是母親的態度回應。你不知道今天和伴侶吵了一架,是因為你們之間真的發生了問題,還是因為工作上積累的情緒,少了那一杯咖啡的時間和同事抱怨抒發。我們多樣的身份認同可能因場域、界線的消失而模糊瓦解。
當所有的活動變成在家進行,你無法透過不同場域轉換身份,調整步伐。你可能會感到困惑 — 因為你不知道當兒子闖入正在進行中的會議時,自己應該用一個主管的身份還是母親的態度回應。你不知道今天和伴侶吵了一架,是因為你們之間真的發生了問題,還是因為工作上積累的情緒,少了那一杯咖啡的時間和同事抱怨抒發。我們多樣的身份認同可能因場域、界線的消失而模糊瓦解。
疫情期間大家有覺得正義魔人變多嗎?
疫情期間網路上常見只要有人做了些與眾不同的事,就很容易遭受到超乎尋常程度的批判,彷彿每個人的道德感都提升到MAX,看似距離人人是聖賢的境界已經不遠。
一般人總以為道德感是穩定的,不過從研究看來這會有短期波動變化,而且因為疫情的關係,還真的讓人的整體道德感提高了!
防疫期間大家都要盡量待在家裡,這看起來很輕鬆,但實際上卻是很容易影響睡眠的。如果你整天宅在家裡一天兩天,甚至一、兩個禮拜,那麼你一天的活動量一定會比原來降低不少,因為在家裡活動的情況會大幅降低。聽到活動量降低很多人可能只聯想到會變胖,但更麻煩的是,這會讓生理時鐘的穩定性變差,持續下來就會讓睡眠也變差。
日本一位年輕女子,親手殺了母親並分屍,…
趁我住院的這段期間,紀錄在這裡生活的點點滴滴,提供一些資訊給未來可能住院的病友,也希望可以讓大眾更明白精神病院裡的樣貌,減少大家對「精神病院」跟「精神疾病」的誤會。
但這篇文章其中最關鍵的侷限是,我只能以個人的身份主觀地描述自己入住松德精神官能症病房的經驗而已,沒辦法代表所有的精神病院,而每個人從病房裡經驗到、收穫到的都會很不一樣。期待點開這篇文章的你,能抱持這樣的觀點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