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會發現,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心願,或者某些事情對現階段的他來說,不一定是重要的。有些人就是享受在這段時間裡面,和家人相處在一起,可能沒有辦一個什麼樣的party或活動,可是他的房間裡面,就掛著以前去環遊世界的照片,旁邊就放著以前愛聽的音樂,就只是一個這樣的氛圍,每天還是可以如常地跟先生、女兒一起相處,這可能就是他人生最後這個階段,最想要經歷的日子。
越是後悔過去的選擇、越是感到留戀,我們就越應該改變現在。
將那巨大的後悔當作原動力,專注於現在與未來,並為改變未來而一一實踐就好。
如此,面對後悔,就不會一直深陷於自我打造的泥淖之中了。
你可以後悔,但更可以讓後悔變得更加有意義。
當所有的活動變成在家進行,你無法透過不同場域轉換身份,調整步伐。你可能會感到困惑 — 因為你不知道當兒子闖入正在進行中的會議時,自己應該用一個主管的身份還是母親的態度回應。你不知道今天和伴侶吵了一架,是因為你們之間真的發生了問題,還是因為工作上積累的情緒,少了那一杯咖啡的時間和同事抱怨抒發。我們多樣的身份認同可能因場域、界線的消失而模糊瓦解。
疫情期間大家有覺得正義魔人變多嗎?
疫情期間網路上常見只要有人做了些與眾不同的事,就很容易遭受到超乎尋常程度的批判,彷彿每個人的道德感都提升到MAX,看似距離人人是聖賢的境界已經不遠。
一般人總以為道德感是穩定的,不過從研究看來這會有短期波動變化,而且因為疫情的關係,還真的讓人的整體道德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