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章

理想工作怎麼找?

工作倦怠、職場過勞?用職涯設計找回熱情與方向

設計職涯時,可以從金錢、影響力與自我表達三個面向檢視。透過盤點待辦內容、排序優先度與持續微調,就能讓工作更貼近理想。若多次調整仍無法滿足期待,勇敢轉換跑道也是一種選擇,職涯就像調整音響旋鈕般,需要不斷修正,才能創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理想狀態。

我是不是不夠好?

青春期的自我懷疑:「冒牌者症候群」的心理掙扎

青少年階段,常因學業、人際與未來方向的迷惘,產生焦慮甚至憂鬱感。許多人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價值,覺得配不上肯定或成功。
透過暫停自我批評、學習以正向角度看待自己,有助於培養健康的自我價值感。
成長中的挫折與不安是正常的,允許不完美,才能在不確定中慢慢找到方向。

看迷因是在表達自我?

朋友很喜聊迷因?他其實正在表達自我!

我們每天在社群上滑過的各種迷因,其實不只是搞笑圖而已。研究發現,迷因之所以受到歡迎,來自於它的三大動機:自我表達、社會認同與娛樂性。它也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的新型溝通工具。除了娛樂與社交,迷因也開啟了大眾參與公共議題的新入口。只是在分享笑聲的同時,我們也該具備媒體識讀的意識,避免迷因傳播變成誤解與傷害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