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賽看好戲《神人之家》:回家的故事,尋找與原生家庭糾結的解答
對阿良來說,哥哥阿志開始通靈這件事,讓整個家再也不一樣了。無心插柳,阿良回到家鄉重新以鏡頭梳理自己內在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對阿良來說,哥哥阿志開始通靈這件事,讓整個家再也不一樣了。無心插柳,阿良回到家鄉重新以鏡頭梳理自己內在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台灣高齡的議題越來越切中大家需求,而高齡也免不了伴隨失智問題。對於長輩來說擁有控制感尤為重要;即便失智,長輩的感受都是真實的;失智確診後的生活困境與照顧者的兩難該如何平衡?現在的社會是否已經能夠應對高齡照顧與生活的需求了呢?
全球疫情下大家更加關注的幸福感,長年討論的少子化議題、正向心理學追求的共通幸福元素,親子天下9月號調查讓我們知道,家庭幸福這件事並不容易,夠透過經營、與伴侶的努力、以及改善環境對我們的支持,也能一步一步邁向幸福。
即使是身為心理師的品皓,有時候也是會對小孩沒有耐心,甚至會和小孩一起「爆炸」。或許孩子真的就是爸爸媽媽「甜蜜的負擔」;而「情緒」也是我們需要一直不斷練習、不斷學習的課題。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看更細膩地去瞭解情緒發生的階段和細節。當我們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更有餘裕地應對「衝突現場」。
黃致豪律師用三部影視作品,從心理學研究、理論,還有兒少法令的觀點來談三個非常重要的親職/親子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