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親子教育

情緒的表達、接納及照顧

即使是身為心理師的品皓,有時候也是會對小孩沒有耐心,甚至會和小孩一起「爆炸」。或許孩子真的就是爸爸媽媽「甜蜜的負擔」;而「情緒」也是我們需要一直不斷練習、不斷學習的課題。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看更細膩地去瞭解情緒發生的階段和細節。當我們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更有餘裕地應對「衝突現場」。

瞭解並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常會在書上或聽名人提到的「接納不完美」,通常談得是人們自身多少有不完美之處,因此要去接納自己不夠美好的地方。可是如果這個不完美並不是來自於自身,而是來自於孩子的話,或者是其他不完美的人呢?通常看到不夠好的事物都會不想接受,甚至是想逃避,可是這樣子做對社會來說是最好的嗎?為什麼要接納跟同理他人,就因為很有愛嗎?透過訪談罕見疾病--龐貝氏症的個案家長,同時也是台灣龐貝氏症協會的理事長鄧慧娟,以及及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遺傳內分泌科的楊佳鳳醫師,來瞭解接納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