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大腦維持電力100%?

總是覺得累、一下就沒電? 3個方法守護《大腦持久力》

大腦是一個節能裝置,喜歡靠自動駕駛模式省能運作,但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僅靠這種模式已不敷使用。雖然大腦只佔體重 2%,卻消耗全身約 20% 的能量,若缺乏後勤支持,就容易出現腦霧、情緒不穩。星狀膠質細胞正是大腦的後勤管家,負責清理廢物、提供能量與調節神經可塑性。要守護它們,我們需要良好睡眠、創造新鮮體驗與多樣化運動,才能讓大腦保持續航力,在長遠的人生旅途中穩定前行。

如果把你的大腦比喻成手機的電池,你覺得它會是續航能力很強,還是一用就掉電呢?

有些人早上精神飽滿,彷彿電量滿格,但才處理幾封信、開完一場會,就已經出現紅色警報,電力只剩 10%。

相反地,有一些人看起來動作不快,但卻能穩穩地運作一整天,就像馬拉松選手一樣,以穩定的節奏跑完全程。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大腦持久力》,作者毛内 拡是一位專攻神經生理學的日本腦科學家。

作者提出在AI時代中,能耐住性子、在挫折中不輕言放棄,並長時間維持專注,甚至在混亂裡依然冷靜,才是決定我們能否走得長遠的關鍵。

「懶」才符合人性

大腦其實是一個相當節能的預測裝置,只想處理自己認為重要的資訊。它會根據我們過往的經驗來建造一個內在模型,並不斷將這個模型去對比真實世界,用來進行預測。

當預測的準確率很高時,大腦就會進入類似「自動駕駛」的模式。在自動駕駛模式下,大腦就可以用最少的能量來完成最多的事,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多數事件。只有在遇到突發狀況時,才需要調動更多資源,全神貫注地思考。

但我們正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不只是工作,其實生活也不斷在改變。不太可能只依靠自動駕駛模式來運作。

大腦雖然只佔我們體重的 2%,卻需要使用全身大約 20% 的能量。若缺乏足夠的後勤補給,就可能出現「卡卡的」腦霧,甚至伴隨情緒暴躁。因此我們需要「大腦持久力」。

在「持久力」這個關鍵當中,背後為大腦默默提供後勤補給的,就是星狀膠質細胞(astrocyte)

大腦是
人類的吃電怪獸。

如果沒有足夠的持久力,
就會腦霧、卡卡的,
甚至情緒暴躁。

推薦閱讀:《大腦不疲勞》每天都好累,可能是大腦過勞,3個重點找回平衡!


後勤部隊:星狀膠質細胞

星狀膠質細胞,顧名思義,形狀就像星星一樣,會伸出很多觸角,散佈在神經元之間。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大腦的管家或能源工程師,負責清理腦袋中的垃圾,把代謝廢物清除乾淨。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會即時將能量送往需要的地方。就像戰場前線士兵打得激烈,後勤部隊要立刻把糧食和彈藥送上去,前線士兵才得以持續維持。

這個星狀膠質細胞,同時擔任三種角色,來維持大腦的穩定、提升大腦的效能:

1. 清潔工

這些細胞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神經元運作所產生的那些代謝物與廢物清除掉。特別是在睡覺的時候,它會幫我們把腦脊髓液的流動加快,然後把像 β-澱粉樣蛋白這樣的代謝物沖洗出去。

就如同我們睡覺的時候,星狀膠質細胞開啟了一種強力洗碗機的模式,自動幫你把大腦清潔乾淨,還會在突觸周圍收垃圾,快速把神經元運作所產生的那些麩胺酸都吸收掉,避免神經元過度興奮而短路,也是讓大腦可以持久不累的基本條件。

2. 補給站

雖然大腦是靠神經元來運作,但神經元本身沒有辦法直接吸取能量。關鍵需要星狀膠質細胞扮演一個廚師的角色。這些細胞圍繞在血管的周圍,把葡萄糖抓住,轉換成神經元可以吸收的形式。

就像在跑馬拉松的時候,如果跑者沒有補給站,沒有水、沒有能量包,跑一跑就會體力耗竭,跑不下去。大腦也是一樣,而星狀膠質細胞就像補給站,適時幫你補給,讓你繼續往前跑。

3. 演唱會幕後人員

這些細胞不只是打雜,也參與突觸的調節,影響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效率。書裡提到一個研究:把人類的膠質前驅細胞移植到大鼠的腦子裡,結果這些大鼠的學習效率提高了 2.5 倍。

而且星狀膠質細胞厲害之處在於,它能提升大腦的神經可塑性。比方說,經歷強烈情緒或新奇事件,這些細胞會特別活躍,幫助突觸的連結更穩固、不容易消除。當連結變得更密、更強,記憶也就更牢固。

3個生活關鍵,守護大腦後勤部隊

既然星狀膠質細胞對維持大腦續航力如此關鍵,那麼我們該如何照顧它們呢?

以下分享的三個簡單的日常生活關鍵,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大腦乾淨、靈活,也更有續航力:

1. 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前文有提到,星狀膠質細胞在我們睡眠狀態時,會變成強力洗碗機模式,把垃圾帶走。而這些垃圾當中,有一種 β-澱粉樣蛋白,與阿茲海默症發病機制有高度相關性。

2. 給大腦一點驚喜

當我們接觸到能喚醒強烈情緒或新奇的體驗時,星狀膠質細胞就會活化。新奇體驗,簡單來講就是那些跳脫日常的時刻。為自己的生活創造些不同的小插曲。

舉例來說,大至去一個陌生國度旅行,小至下班以後故意走一條不一樣的路回家。

3. 讓身體腦袋動起來

因為星狀膠質細胞,不只是清理垃圾、提供能量,它也支持我們整體腦部的功能。只要透過身體的動作,就能增加大腦和身體之間的連結。

「動起來」並不是要你去練肌肉,而是讓身體有多樣化的活動,讓神經迴路保持彈性。

舉例來說:今天去做瑜伽,下禮拜去 TRX,再下禮拜去打桌球。透過身體去練習不一樣的體驗,身體就會產生新的迴路,大腦也必須不斷學習新的協調方法。大腦的神經網絡就能一直維持有活力的狀態。

多樣化的活動,
能讓大腦和身體
保持彈性與連結

守護大腦才是你最好的投資

聰明,就像一瞬間的煙火,雖然耀眼,卻稍縱即逝;而人生是漫長的旅程,真正能讓我們持續前行的,是大腦的「持久力」。

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我們每天都面對新的挑戰與資訊。如果大腦很快就被「燒乾、燒盡」,就難以保持清晰與穩定的判斷力。

透過良好的睡眠、創造新鮮體驗、以及多樣化的身體活動來保養星狀膠質細胞,讓腦袋保持乾淨、有力,幫大腦打造長期續航力,在長遠的人生旅途中走得更遠。


哇賽讀心書,陪你聊聊書

持久力 書封

大腦持久力:IQ高、過目不忘就是頭腦聰明嗎?——腦科學家告訴你維持「大腦韌性」更重要!

作者:毛内 拡

出版社:臉譜

蔡宇哲博士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一個研究睡眠、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85|早上能量滿滿,下午瞬間崩盤?你需要《大腦持久力》」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讀心書 / YOUTUBE影片版

哇賽心理學LOGO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