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後宮甄嬛傳 五大角色分析

《甄嬛傳》影評: 人生如宮鬥! 權謀與情感交織的心理動力

「沒有甄嬛接不住的梗」,從家庭、職場到感情,其實都能夠套入甄嬛傳中某段劇情或某個角色,每一次重看又都會對於不同的角色,產生不同的情感共鳴。你覺得自己最像甄嬛傳的哪個角色呢?

甄嬛傳 自推出以來,已成為觀眾心中的經典之作,當中深刻的人物刻畫、扣人心弦的劇情,以及對古代宮廷生活的真實再現,讓觀眾無法自拔。

買下版權的八大電視台,在春節連假期間馬拉松式的連播甄嬛傳,變成許多人的過年固定行程之一,甚至到了2024年,在「皇上駕崩」的橋段時,還創下六萬多人上線參加公祭的盛景。

為什麼《甄嬛傳》如此經典?

甄嬛傳之所以如此經典,除了因為故事線非常複雜、人物設定又多又細緻,不管主角、配角都有著各自的目標和追求,彼此之間的明爭暗鬥和權謀心機構成了本劇的看點。

另外,甄嬛傳不僅僅是一部宮鬥劇,也是一部人性劇

網路上流傳著的一句話:「沒有甄嬛接不住的梗」,指的正是從家庭、職場到感情,其實都能夠套入某一段的劇情,讓觀眾很容易將自己代入這個後宮的情境,而隨著年紀增長,每一次重看都會對於不同的角色,產生不同的情感共鳴。

《甄嬛傳》5大角色分析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被稱為 防衛機轉/防衛機制 的心理現象,它指的是人們將內心的慾望衝突,或者難以忍受的想法情緒,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表達

而在封建體制下的後宮,人跟人之間關係非常封閉、強烈,因此那些防衛機轉、心理動力會以一個非常強化的方式呈現出來。

接下來,我們就用防衛機轉的觀點,來跟大家討論裡面的五個重要角色!


影評推薦:《馴鹿寶貝》影評: 深度角色分析,走進創傷倖存者的內心


壓抑個人情感、展現成熟與利他的甄嬛

作為本劇主角的甄嬛,是全劇的靈魂人物。

甄嬛雖然人生經歷了很多苦難,也有很多喜怒哀樂,可是她從未懷疑過自己是一個不值得或不相配的人,她始終保持著穩定的自尊,用成熟的方式來應對各種挑戰。

甄嬛傳 甄嬛 面對浣碧被賜婚給果郡王

在關鍵時刻,甄嬛常常能夠 壓抑(suppression) 自己的情感,比如:在面對自己的婢女浣碧被賜婚給舊愛果郡王時,她忍住內心的難過,交代果郡王說「其實浣碧是我的親妹妹,你一定要好好對待她」。

甄嬛常壓抑自己的個人情感跟內心衝突,將傷痛化作對他人的關懷與照顧,她的成熟與智慧使她在宮鬥中立於不敗之地,最終成為後宮的主宰。

有些人聽到壓抑這個詞,可能會覺得它帶有負面意味。但事實上,壓抑並不是欺騙自己或否認自己的情感,而有時候為了更長遠的利益,像是為了夢想、家人、工作、朋友等更有意義的目標,犧牲忍耐、自我克制是必要的,所以壓抑反而是個成熟的心理機轉

理想化皇上、轉移憤怒到他人身上的華妃

華妃年世蘭,可以說是人氣第二高的角色。

華妃算是十足的壞人,但仍然獲得許多觀眾喜愛,來自於她的敢愛敢恨,她對皇上的愛轟轟烈烈,對其他人的壞也是任性妄為。

甄嬛傳 華妃 賤人就是矯情

華妃對皇上充滿許多 理想化(idealization) 的幻想,她覺得皇上只喜歡她一個人,對皇后只是禮敬、對其他嬪妃只是一時被迷惑。可是華妃怎麼可能不知道皇上同時愛著好多人呢,但是她卻把皇上美化成好棒棒的人、把跟皇上的關係美化成好棒棒的關係。

這股內心的矛盾和無法接受的情感,就透過憤恨跟嫉妒 轉移(displacement) 到位階比她低的人身上,透過攻擊和打壓其他的妃嬪、婢女和太監,藉此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宣洩內心的不快。

這就像所謂的「踢貓效應」:爸爸在工作中遇到不順,回家對媽媽發火,媽媽又罵小孩,小孩再踢貓,這正是轉移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例子。

反向由愛生恨、用自貶來被動攻擊的安陵容

安陵容可以說是甄嬛傳中,心境轉折最複雜、使用最多防衛機轉的一個角色。

十年前,許多觀眾最看不慣安自sad的安陵容,但十年後步入社會、踏入職場,才驚覺自己拿到的恰恰是安陵容的劇本,缺少甄嬛的美貌、沒有華妃的家世,原來只是想要憑藉自己的力量,好好地活下去。

甄嬛傳 安陵容 原是我不配

安陵容與甄嬛的初見,是受到甄嬛的解圍,從此將她理想化為生命中的明燈,渴望得到同等的關注與喜愛,但安陵容卻經常 扭曲(distortion) 甄嬛的善意,覺得甄嬛對她好只不過是施捨、是安撫。

這其實源於安陵容內心深處的自卑和不安全感,她把媽媽被爸爸拋棄和利用的經歷 內在投射(introjection) 到自己身上。所以出於自卑和妒忌,再加上婢女寶娟的挑唆,她對甄嬛由愛生恨,產生一種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的心理反應。

由於在宮中的地位與資源無法與其他嬪妃相比,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不開心,安陵容只能用自我貶低的方式 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on) 。比如:她常對甄嬛說「妹妹卑微」,看似是避免衝突,實則是挑起爭端,傳達出一種「是你負我」的氛圍。

但是,不得不提安陵容也有她成熟的一面,她不斷在 補償(compensation) 自己的不足,費心苦練刺绣、制香、唱歌、冰嬉,你也可以感受得到她有多麼努力。

若你也在安陵容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請別忘記肯定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真心相信他人的好意,為自己的人生做主。

潛抑所有好惡、自卑又猜疑的雍正帝

接下來這位是甄嬛傳中比較少被討論,但可能是最可憐的人之一,男主角雍正皇帝。

在劇情中,雍正的皇位得來不易,忌憚才華好、外貌帥又年紀輕的弟弟果郡王,皇上也很擔心被推翻、被奪位,使得他無論是在前朝或后宮,都在猜疑中度日。

後宮甄嬛傳 雍正 皇帝

為了保護自己最高權力的地位,皇上只能 潛抑(repression) 所有的喜好和厭惡,久而久之也屏蔽掉自己的感情。比如在第一集中,皇后提醒皇上「老祖宮的規矩食不過三」,就可以知道皇上連吃東西都不能同一道菜夾超過三口,以免不小心洩漏自己的喜好。

皇上在面對後宮的嬪妃時,也很壓抑自己的真心,他一直把她們都當成已故的第一任皇后-純元皇后的替代品。

直到他昏迷時無意中叫出甄嬛的小名,而不是純元皇后的小名-菀菀,大家才明白原來皇上早已愛上了甄嬛,甚至可能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

所以,潛抑是指人在不知不覺中,將無法接受的念頭、感情、記憶或是衝動,壓到潛意識的深處。壓抑也常伴隨著情感隔離,讓人減少情緒上的痛苦。雖然這些感受被壓下來了,卻不會就此消失,而是在暗中影響人的行為,讓人做出一些連自己也不太明白的事情。

運用幽默、化苦痛為手腕的蘇培盛

最後,來談一下皇上身邊的總管太監,蘇培盛。

蘇培盛是宮中的一個特殊存在,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能夠在皇上身邊侍奉幾十年,他的社交手腕絕對是一等一。

後宮甄嬛傳 蘇培盛 太監

在甄嬛傳的其中一個名場面「滴血驗親」中,當甄嬛被指控孩子並非皇上親生,皇上當下既混亂又震怒,這時,蘇培聖展現了他的 幽默(humor) ,一句「奴才沒有生育能力!這槿汐跟溫太醫怎麼可能是奴才的孩子!」就逗樂了皇上,消解了皇上的疑心,也化解了甄嬛的危機。

雖然作為宮中的傳統男性,不能生育是蘇培盛內心一生的痛處,但他卻能用幽默來升華這種苦痛,並達到利他的效果。

這種幽默並不同於表演或脫口秀中的搞笑,在心理學上,幽默更像是把自己的痛苦轉化為一種推動生活前進的工具,或者是一種幫助他人的力量,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成熟而高端的能力。


影評推薦:24個比利:是善變、愛演還是多重人格?


你最像《甄嬛傳》的哪個角色呢?

透過介紹《後宮甄嬛傳》中五個重要角色的生存策略,除了對於這些防衛機轉有一些認識,也是希望大家更願意去探索自己內心的需求,並試著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經常像某個角色使用特定的方法來排解不安。

使用防衛機轉來保護自己並不是壞事。然而,如果過於頻繁地使用某些方法,或主要依賴不成熟的防衛機轉,就可能對自己或周圍的人造成傷害。

不成熟的防衛機制,像轉移、扭曲、潛抑,往往是我們自己意識不到的;而成熟的防衛機制,像壓抑、補償、幽默,則是我們有意識地使用來保護自己或化解心理衝突的方法。

不過,也提醒大家不必時時刻刻分析自己或朋友,最重要的是,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感,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享受每一刻,用心生活!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宅心追劇ep03|人生如宮鬥!《甄嬛傳》權謀與情感交織的心理動力」節目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