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多少錢才能安心

不是錢不夠,是你太焦慮!比賺錢更重要的「財務安全感」

財務安全感不只是有多少存款,而是清楚自己的目標並持續累積,這樣才能減少比較帶來的焦慮。除了存錢,也要提升抗風險能力,把保險納入規劃。另一方面,擁有更多選擇權能降低不安,因為焦慮往往來自「沒有選擇」。真正的安全感不單靠金錢,而是來自價值觀、生活方式與內心的踏實。

大家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朋友?
明明帳戶裡有幾百萬存款,卻依舊整天焦慮,擔心錢不夠用。

相反地,也有人月薪只有三、四萬元,但是生活得怡然自得。

為什麼同樣都是「有錢」或「沒那麼有錢」,心理感受卻差這麼多?

關鍵就在於 「財務安全感」

這次,心理學博士蔡宇哲財務管理專家郝旭烈(郝哥),一起從心理與理財的角度,來談談財務安全感究竟是什麼,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財務安全感的關鍵目的

「金錢焦慮」常見的來源有兩種:第一,當別人擁有的比自己多時,會覺得落差很大;第二,當收入逐漸增加時,總想讓生活水準跟著提升,但卻發現自己永遠沒有「足夠」的一天。

因此,建立財務安全感對個人非常重要。它有兩個核心目的:

第一,要清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第二,為這些需要設定具體目標,並將目標關注在具體合適的區間

設定目標之後,還需要具體行動。持續存錢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安定力量。例如每月固定存下一萬元或兩萬元,當看到存款逐漸累積時,焦慮感會隨之下降。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與其只看花出去的錢,不如關注自己留下來的部分。僅僅賺得多並不會降低焦慮,唯有在有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存錢才真正能帶來安全感。

談到「財務安全感」,
第一個想到的是錢多不多,
但真正讓人焦慮的,
不一定是
錢的絕對數字,
而是比較。

你可能忽略了「抗風險能力」

在談理財與投資時,人們往往聚焦在「我要不斷賺錢」與「我要不斷存錢」。

但實際上,存錢與生活中的各種風險息息相關,所以更重要的是思考「我的抗風險能力夠不夠?」若單靠存款不足以應付,就需要將一部分資源投入保險。

保險的規劃會受到健康狀況與年齡等因素影響,也因此成為財務安全感的重要基礎。然而,許多人對此抱持著一種樂觀偏誤,總以為壞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低估了意外的可能性。

常見的另一種心態是「我賺得不多,買保險太浪費」。但事實上,正因收入有限,更容易受意外影響。若每月收入只有兩三萬元,突然需要支付數十萬元的住院費,往往是無力承擔。

因此,財務安全感不僅來自眼前的收入與存款,也包含長期的風險規劃。存錢和賺錢能滿足當下的需求,但保險則保障未來的不確定性,才能讓我們避免在意外發生時,因毫無準備而無法承擔。

每個月固定存錢,
看著存款數字慢慢增加,
焦慮雖然不會完全消失,但能感覺到自己正在掌握未來!

多一個選擇,就少一份焦慮

同樣的資源,可以讓自己有什麼樣不同方式的選擇權,我們叫做「資產配置」。想想看,你是要同樣的資產能夠活三個月好,還是活九個月好,還是活一年比較好?

配置就是你可以知道自己有哪些選擇、不同的生活型態跟方式。可以知道有其他選擇的時候,其實焦慮感會降低。許多時候的焦慮,往往來自於認為自己只有一種選擇。

如果因為通膨的關係,覺得價錢往上了,讓你的荷包縮水了,換一個地方去看看有沒有更便宜的方式,可以滿足你生活所需。如果換一個方式能夠滿足你生活所需的話,少花一塊錢就多存一塊錢了。而少花一塊錢就多存一塊錢的話,就是選擇的方案。

包含在工作上面,也是會有焦慮感。工作上的焦慮感,其實不是來自於薪水而已,而是別人做到那樣子,我怎麼只有這樣子。當你沒有給自己選擇,焦慮感會遠大於錢夠不夠、錢多不多的心理安全感。


推薦閱讀:追求財富自由,你是想要更多還是更好?


沒錢萬萬不能,但心也要安定

談財務安全感這個議題,人們容易聚焦在具體數字,比方說要有多少存款、要去買保險、要保有自己持續賺錢的能力。這些當然是基礎,也是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底層保障。

但更多的焦慮,其實並非來自缺乏錢本身,而是來自於內心覺得「不夠」的匱乏感。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持續的累積與成長。

重點不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錢上,而是清楚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並讓行動與目標一致。打開眼界,去看見不同的可能性,理解多樣的生活方式,給自己更多選擇時,內心的安全感就會提升。

錢能解決部分焦慮,但唯有在價值觀與生活方向上找到安定,才是真正長久的財務安全感。

真正的富足,
並不是因為錢永遠比別人多,
而是你心裡覺得「已經足夠」

蔡宇哲博士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一個研究睡眠、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心觀點 ep.170|比賺錢還重要!掌握財務安全感思維,安心過生活ft.郝哥」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心觀點 / YOUTUBE影片版

哇賽心理學LOGO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