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

人腦比演算法更會推播

假消息比真相更吸睛?研究:「大腦偏好」讓假消息更容易傳播

社群媒體上,假訊息總是比真相傳得更快、更廣,甚至影響力更深。人們更容易分享假訊息,是因為它通常更新奇、情緒更強烈,符合我們大腦對刺激的偏好。即使排除演算法,人類本身也傾向擴散錯誤資訊,形成集體無意識的推播力量。因此,學會在情緒強烈時暫停、查證,是現代資訊環境中重要的媒體識讀能力。

立場越來越強,偏見越陷越深

《慣性思維》揭露:人為什麼會不知不覺走向極端?

我們的日常行為與判斷,其實很多都是出自無意識的「慣性思維」。在資訊快速流動的網路時代,這些心理機制也讓人們更容易陷入偏見與極端立場。從信念固著到群體極化,再到「越談越極端」的對話困境,《慣性思維》帶我們看見,那些潛藏在日常互動中的心理現象。如果我們能先看見彼此的共通點,或許才有機會真正理解對方,化解對立。

選擇當個好人並不容易

《善行》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我們常以為善良是天生的品格,但其實更多時候,是經過選擇與衡量後的行動。人們是否願意行善,往往與當下的情境、代價感受,甚至內心的心理帳戶有關。有時,我們做好事,是為了補償內疚;有時,則是在追求成就時忽略了後果。看清這些選擇的背後,才發現善意本身,是最深層的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