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

一本書不必從頭讀到尾

想看的書總是讀不完:用ICE原則挑出你的「命定之書」

不必從頭讀到尾,也能讓閱讀更貼近自己。
ICE 閱讀法幫助我們在有限時間中挑書、選重點、延伸探索,不再被「讀完」綁架。選書不只能帶著問題,也能透過獨立書店等場域,讓書主動靠近你。
經典書籍之所以值得重讀,是因為它能在不同人生階段,帶來新的理解與對話。

忙不完的日子,該怎麼救自己

忙碌,但不焦慮:如何讓生活忙得有掌控、閒得有品質

真正讓人感到安穩的,不是追求偉大成就,而是對生活的掌控感,能主動選擇努力或放鬆。
每天列出三件最重要的事,建立節奏感,讓生活更有方向,不再被瑣事牽著走。
利用計時工具,可以更快速進入專注狀態,幫助完成拖延的任務並提升掌控感。
越是忙碌,越需要安排時間休息與運動,才能保持長期穩定的產能與身心狀態。

怎樣才是做自己?

《男孩與冒險家》善良是一種選擇,那做自己呢?

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正在做自己,其實只是迎合別人期望的樣子;真正的自己,可能早已被遺忘。
長大的過程,是不斷在懷疑與選擇中摸索出內心真正的渴望與方向。
善良不只是好意的表現,更是一種理解與包容的能力,特別是對那些讓人感到不舒服的人。
成為真正的自己,也許不容易,但每一個願意理解、願意選擇善良的時刻,都是向那個「更真實的自己」靠近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