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焦慮、囤積物品,都是因為《大腦不滿足》
你是否常常覺得資訊追不完、東西丟不掉,內心總是充滿焦慮?我們的大腦天生害怕「不夠」,讓人陷入無止盡的追求與囤積。
從大腦的「匱乏循環」出發,揭露我們為何停不下手、捨不得放。理解它,才能真正掌握慾望,讓慾望也能帶來正向的改變。
你是否常常覺得資訊追不完、東西丟不掉,內心總是充滿焦慮?我們的大腦天生害怕「不夠」,讓人陷入無止盡的追求與囤積。
從大腦的「匱乏循環」出發,揭露我們為何停不下手、捨不得放。理解它,才能真正掌握慾望,讓慾望也能帶來正向的改變。
聊天有時候真的不容易,講太多怕被誤會,講太少又怕冷場。不論你是性格內向,還是經常不知道該怎麼表達。掌握三個溝通小技巧:傾聽他人、良性附和與使用正向語言,就能讓對話更自然順暢。
多巴胺並非導致現代人生活失控的罪魁禍首,反而是大腦中的動力引擎,讓我們保持熱情與快樂。事實上,大腦就像是一位化學調酒師,每天為我們調配合適的神經傳導物質組合:多巴胺、催產素、血清素、皮質醇、腦內啡、睪固酮。屬於自己的「天使特調」應該加什麼好?
該把興趣當工作嗎?會不會熱情因此被消磨?萬一真想轉職又該從何開始呢?本集專訪郝旭烈,從《人生成為》中的三為:「認為」到「作為」到「成為」,提醒我們釐清心之所向、決定身體所做,最終一步步成為更好的自己,創造出理想又豐足的人生。
「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少林足球》。對於這句話,你是認同,或是覺得刺耳有壓力呢?
本次專訪邀請到Vito大叔,分享如何用「設計人生」的思維,透過同理、定義、 發想、打造原型、測試修正,5個步驟打造夢想藍圖。不管你是有夢想、沒夢想,或是不敢有夢的人,都可以重新思考跟調整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