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能實現夢想嗎?有錢就會過得比較幸福嗎?
有人說:「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有些人則對談論金錢感到不自在,覺得那樣不夠高尚。每個人都對「錢」有不同的看法。
今天要分享的書是《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副標為「運用財富改變未來,了解世界與自己的金錢理財課」。
本書作者是日本資深媒體人池上彰,透過引導讀者反思金錢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擺脫被金錢主宰的人生。
花錢與賺錢,是在解決問題
錢本身沒有善惡之分,它只是我們用來生存與生活的一種工具。
就像菜刀可以用來準備美味佳餚,也可能被當成傷人的武器,關鍵從來不在工具本身,而在於我們怎麼使用它。
與其只是拼命賺錢,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與金錢共處,並讓它為生活創造真正的價值。
想像一下,當你肚子餓去買一碗滷肉飯,那筆錢不只交到了店員手中,更流向了廚師、畜牧農民、種稻農夫、物流人員……這筆支出,是一種對整條供應鏈的感謝。
同樣地,當你提供商品或服務、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時,金錢就是他們對你的回應。這正是錢的本質。

為什麼要存錢?
書中用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水龍頭和杯子,來說明金錢的六大功能。
假設「水」代表的是金錢,那麼第一步也就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你要能打開水龍頭「賺錢」。如果連水龍頭都無法開啟,後續的金錢管理自然也無從談起。
水開始流出來後,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流出杯子外的水,另一部分則是存留在杯子裡的水。溢出的那部分代表「使用」,也就是我們實際花出去的錢。
而杯子中收集起來的水,就是所謂的「儲蓄」,也就是你收入減去支出之後留下的部分。
除了「賺錢」、「使用」和「儲蓄」這三項功能外,金錢還有另外三個重要角色,那就是「納稅」、「準備」與「增加財富」。
因此,當人們被問到為什麼要存錢時,通常會直接聯想到「準備」這個功能,為了未來可能生病、住院,或是退休生活所需而做的儲備。
賺錢,其實是在收集「感謝」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問題:「為什麼要賺錢?」其實就是幫助他人解決問題,並從中獲得對方的感謝。收集感謝,其實也就是在累積財富。
書中舉了幾個很好的例子:像是Facebook解決了人們渴望連結的需求;而Uber、Foodpanda則讓送餐變得更方便、讓餐廳與顧客之間的距離更短。
這些服務的誕生,都來自對社會需求的敏銳觀察與願意付出的行動。
當你開始用同理心去看世界,努力讓生活變得更好,這樣的行動不僅能獲得收入,更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這麼一想,賺錢不只是現實考量,更是一種美好而有價值的事。

推薦閱讀:你工作快樂嗎?-從哈佛課堂學如何快樂工作
哇賽讀心書,陪你聊聊書

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運用財富改變未來,了解世界與自己的金錢理財課
作者:池上彰
出版社:采實文化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節目名稱 ep.31|賺錢是收集他人的感謝《我們為什麼要賺錢?為什麼要存錢?》」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讀心書 / YOUTUBE影片版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