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如何面對父母給你的難題——被剝削的童年

艱難的困境

擁有自私父母的人,可能會遇上很多痛苦難耐的困境,對個體和個體所處的情況來說,每種情境都獨一無二。由於這些情況會隨著個人經驗有所差異,因此不太可能列出所有類似的情境。為了方便討論,我將這些狀況集結起來,劃分成不同的類別,包含:

  • 針對自我的傷害性攻擊。
  • 衝突。
  • 不合理的要求與侵犯隱私的問題。
  • 假日及其他節慶聚會。
  • 依賴性強的年邁父母。
  • 建立界限,保護你的孩子。

由於每個人的個性和需求,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我不會在這些情境分類中,提供具體的應對方法,而是等到討論完所有類別及困境成因後,再提出不同的策略選項,讓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和執行力,選擇最適當的處理方式。

針對自我的傷害性攻擊

指的是批評、責怪、輕視和貶低的言論。這類攻擊反映出發話方對你個人自我的認知,而且多半都是有損形象的難聽話語,因此極具傷害性;除此之外,有時,還可能會出現不公平的比較,彷彿其他人比你更好,更令人滿意。

以下,列出幾個言論攻擊範例:

  • 「為什麼你就是不能(把事情做好、更成功、把外表打理好、穿好看一點、把頭髮梳好等等)?」
  • 「你總是/從來沒有……」
  • 「你應該要懂(做、表現等)得更多(更好)。」
  • 「你沒救了。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 「你的(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認識的人)都做得到(某事),為什麼你不能像他/她一樣?」
  • 「我不知道該拿你怎麼辦才好。你真是個(麻煩、忘恩負義、難搞的孩子)。」
  • 「你每次都搞錯。」
  • 「別當個愛哭鬼(廢物、懦夫、書呆子等)。」

衝突

衝突包含輕微的爭執和嚴重大吵,最重要的是,對方帶給你的感受。一般來說,和自私的父母發生衝突,不但會讓你覺得自己有錯,還會激起難受、無助、無能與自卑感。現在仔細想想,你在面臨這類衝突(就算只是小爭執)時,有過占上風的感覺,覺得自己是贏家嗎?我想你的答案應該不是「沒有」,就是「很少」吧。

另外,你可能會竭盡所能避免衝突,讓爸媽了解你的想法,或是讓對方意識到自己對你造成的影響,希望他們是真的在乎,願意克制那些傷人的話語。雖然你的努力只換來失敗與不如人意的結果,但你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嘗試。

當你和自私父母發生衝突時,除了本章後面所討論的策略外,還有其他方式,能幫助你應對這類情境。

避免衝突:

當你想挑戰父母或回應對方質問時,請試著實行以下的建議:

  1. 評估「吵贏」的重要性。
  2. 就算吵贏對你來說很重要,你還是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更重要的「勝利」上,例如,建立一個充滿關愛的家庭,擁有豐富且有意義的人生,提升創造力及其他正面成就。
  3. 保持微笑,模糊情勢。「模糊情勢」指的是模糊爭執焦點,像是轉移話題,專注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在對話中加入不尋常的元素等。
  4. 轉移注意力,例如去上廁所、聯絡保母、突然想起需要到車上或回家拿東西、做其他事(記得每次都要忘記帶、忘記做點什麼,重要或不重要的,都可以)。任何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都好。

不要把其他人捲進來:

如果把其他人拉進這場衝突,不但會讓對方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也得不到你想要的支持。

  • 在衝突過後,尋求他人(如朋友、治療師等)的支持或了解自我立場:

時間和距離能讓你有機會自我反思,緩解情緒,進而重新肯定自我。如果你覺得需要支持,需要有人站在你這邊(例如安慰你是對的、你爸媽是錯的),請找能保密的知心好友和/或治療師聊聊。

  • 不要在衝突當下表達自己的感受,藏在心裡就好:

利用「情緒隔離」的方式保護自我,不要在爭執當下釋放自己的感受,因為這樣不但一點幫助也沒有,甚至還對你有害。你的父母不會被你的情緒打動,相反地,他們可能會利用你的情緒來打擊你,讓你看起來更壞、更沒用,導致你陷入更深層的痛苦。自私的父母不會因為孩子的情緒而有所改變,對他們來說,孩子的感受一點都不重要。

  • 假如父母真的有錯,請用平靜、溫和的語氣糾正錯誤,講一次就好,然後不再提起這件事:

自私的父母無法承認自己的過犯,如果你緊抓著錯誤窮追猛打,他們很有可能只會發飆,不會有什麼實質的改善。

  • 父母愛怎麼想,就怎麼想:

在心裡聳聳肩(畢竟真的在父母面前聳肩,可能只會激怒他們而已),不要提出質疑,因為你贏不了的,而且挑起這種爭端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請試著採取一種包容的心態,了解每個情況都有很多角度,你的是這樣,他們的是那樣;你想堅持自己的觀點,你的父母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

除了上述方法,本書所提到的其他策略,也能幫助你做好準備,有效處理與父母之間的衝突。

不合理的要求與侵犯隱私的問題

即便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和責任,自私的父母可能還是會期待孩子唯命是從,隨傳隨到。

這類父母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例如,明明自己可以做的事,卻還是叫你去做;要你為他們的身體與情緒健康負責;要你永遠按照他們的要求行事,成為他們希望你成為的樣子;要你滿足他們的欲望和願望,以及無條件服從父母權威,不得有異議。

他們似乎認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責任(如工作、家庭時光等)永遠處於次要位置。也許你不斷努力,盡可能滿足父母的期望和需要,然而對他們來說,你給的永遠都不夠——這種試圖達成父母要求的行為,可能會影響你生活中的其他層面,造成嚴重的損害。

不合理的要求與侵犯隱私的問題,不僅反映出父母完全不了解、不尊重你的個人界限,同時,也把你放在一個危機四伏的位置。如果你沒有馬上服從,並執行他們的要求,或是提供他們想要的答案,就可能會惹上麻煩。

「侵犯隱私的問題」指的是對方詢問一些你可能不想分享,關於你自己或他人的私密與敏感資訊。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你需要先花點時間,了解自己的需求、欲望和想望;一旦進入互動過程,你就會忙著溝通,做出反應,沒時間探索內在世界了。

另一方面,對方可能會利用這類疑問來達成負面目的,包含引導你進入防衛狀態,指出你在某些方面的錯誤或不足之處等。最令人煩心的,就是當對方提問的那一刻,你會不知不覺感受到來自內部與外部的壓力,逼著你給出答案;你很難直接忽略或拒絕回應,如果發問方是父母的話,更是如此。

不合理要求與侵犯隱私的部分問題,在於父母沒辦法,或不願意接受孩子是個獨立分離、截然不同的個體。一旦父母提出這些要求,就表示他們沒意識到孩子現在已經是行為能力正常的成人,而自己所表現出來的,只是自私的特權態度和剝削他人的行為而已。

從你——也就是孩子的角度來看,可能還是會以孩子的角色與父母相處,認為自己有必要服從他們的要求,回答他們的問題,而且完全不知該如何建立合理的行為與互動界限。

通常,你會覺得自己讓爸媽失望了,因為你不但沒有當個「乖小孩」,而且還很沒禮貌,或不尊重他們;但如果你能選擇盡力滿足對方合理的需要,勇敢拒絕不合理的要求,並在分享生活的同時,對那些侵犯隱私的問題說「不」,就能戰勝這些令人痛苦的感受。

本章與本書接下來所提出的部分建議或許有所裨益,但有些挑戰,還是需要專業治療師協助,這樣你才能進一步建立、強化自我,達到更完整的分離與個體化狀態。

假日及其他節慶聚會

你有沒有幻想過和自私父母一同出席美好家庭假期及節日聚會呢?你是不是每次都希望自己的夢想得以實現,好讓你日後能細細品味這些溫暖又幸福的回憶,可是,最後卻總是落空?爸媽是不是每次都會用言語或行為,毀了你心目中的理想聚會?例如:

  • 批評你的長相、穿著、工作、收入、配偶、情人、伴侶(或沒有伴侶)、計畫、未來的夢想……(無窮無盡,長到列不完)。
  • 別人犯了什麼錯,做了什麼討厭的事(特別是造成他們困擾或不便的部分),全都怪到你頭上。
  • 貶低你的觀點和想法等。
  • 拿你與別人做不公平的比較,以強調他們認為的缺點或不足。
  • 責罵、奚落、亂貼標籤。
  • 抱怨以前的事、翻舊帳,諸如此類。
  • 說些挑釁的話,想激怒你(很遺憾,這招屢試不爽)。

或許,你還有更多毀滅範例可以分享,也說不定。

雖然你一直希望自己的幻想成真,但這場美夢,卻始終沒有實現。即便如此,你還是渴望事情能有好的結果,於是便繼續和自私的父母一同度過假日時光、出席家庭聚會,或其他慶祝活動。雖然本章的建議,能提升你對這類情境的容忍度,但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直接放棄心中的幻想——不要再懷著不切實際的希望,認為你爸媽會做出什麼有意義的改變了。

依賴性強的年邁父母

依賴性高的年邁父母,可說是最棘手的情境之一,因為他們可能會受現實條件(如健康或經濟狀況不佳等)影響,變得極端自私。

就算生活環境優渥,這些條件和顧慮還是會讓父母和孩子感到心煩意亂。這類自私的父母會逐漸增加抱怨、責備和批評的頻率,提出越來越多不合理的要求;此外,他們也不會去關心、同理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反而抱持著高人一等的特權態度,導致孩子生活在痛苦的情境裡,讓這些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你的愧疚感、自卑感、憤怒、怨恨,以及未發展自戀所帶來的那些難以抹滅的特質,都會強化父母自私的行為、態度,成為這些負面特質的養分。

同樣地,你也很難面對、掌控這些令人痛苦的情緒。當你試著想處理那些與自私、年邁且依賴性強的父母有關的情境,以及其內部與外部壓力時,你的自我甚至會遭受更強烈、更無情的攻擊。面對這些情境的時候,請記得以下幾點:

  • 父母確實遇到一些問題,需要他人協助。
  • 父母越來越沒有能力處理生活大小事,為此,他們感到非常苦惱、焦慮不安。
  • 父母可能很害怕未來的情況,擔心自己沒有足夠的個人和/或經濟資源能應付。
  • 「失去或可能失去獨立自主能力」的想法,讓人感到很驚慌、很煩心。
  • 父母不可能改變,或是變得比較不自私。

除非孩子早就已經開始為父母的福祉負責(如第一章所提到的親職化小孩),不然父母與孩子之間,此時便出現了角色反轉的現象。

要在這些情況下,設立責任界限,同時覺得自己做的夠多、夠好,真的難如登天。最令人痛苦的部分,莫過於內心的感受,因此你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能力確實有限,而且還要找出你的個人極限到底在哪裡。

千萬不要讓「自命不凡」(未發展自戀的特質之一)留下的遺毒,蒙蔽你的思緒和態度,說服你一定要「搞定」、解決這些問題,或是完全服從,滿足自私父母的需求喔。

建立界限,保護你的孩子

我之所以會提出這個部分,是因為有讀者詢問相關問題。他們想知道該怎麼保護自己的孩子,不讓他們經歷這些痛苦,同時也很擔心自私的祖父母會為孫輩帶來負面效應。

因為你的父母過去並沒有意識到你的心理界限,認為你只是他們的延伸,他們剝削和操縱你、對你缺乏同理心等等,所以,現在他們可能會用同樣的行為、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孫子和孫女。

好消息是,除非你們三代同堂,要不然祖父母對孫輩的影響力其實沒那麼大。保持距離,減少聯繫,還有你的介入和干預,都能保護孩子,削弱負面影響。

要是你能對他們與自私祖父母之間的互動經驗,展現出理解和同理心,就會產生很大的支持與隔離作用。你可以藉由做出同理回應,表示你了解孩子的感受,創造出強大的保護傘,讓孩子遠離傷害——重點並不是要你站在孩子這邊,抵抗父母(祖父母),而是單純肯定、支持你的孩子。

其他策略方法,如下:

  • 直接和父母溝通,清楚地告訴他們,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什麼樣的待遇。例如,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都要向你報備,以進行適當處理,祖父母不得任意處罰或斥責孩子。同樣地,也要讓孩子知道這一點。
  • 就算你必須自己承擔壓力,也要拚命阻擋一切貶抑、責怪與批評的言論。阻擋的方法包含介入並轉移話題;支開孩子,叫他們去拿東西或做別的事;打斷你父母的談話,開始讚美孩子等。直接要父母不要發表這些負面言論,是沒有用的。
  • 只有絕對必要時,才堅決要求孩子道歉,而非打圓場,維持表面和平。簡單誠懇的道歉,就可以了。
  • 時常在你父母面前讚美孩子。
  • 不要總是請保母來照顧孩子,或是施行兒童管理,請將這些行為頻率降到最低。
  • 保持愉快、友善,但要為孩子挺身而出,支持孩子。
  • 若你父母開始拿孩子與別人比較,請立刻跳出來阻止。

 

 

以上內容摘錄自《被剝削的童年》(寶瓶文化)

他們認為你的存在,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是擅於剝削孩子的父母。這本書是給那些每逢假日、家庭聚會,就難逃童年羞辱記憶侵擾、飽受煎熬的人。也給那些冀望自己的委屈、隱忍,能換來父母改變的你。

進一步暸解本書內容:https://goo.gl/JxsGWD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