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Podcast節目內容精簡,推薦收聽以獲得詳細內容。
「異男」一詞代表異性戀男生,而英文翻譯是straight,所以又稱為「直男」。本義原本是沒有負面意涵的詞,而隨著網友討論,開始有人把直男一詞,衍伸出不懂女生心思、反應遲鈍、不貼心、自以為幽默等特質,常常說出讓女生內心翻了好幾個白眼的狀況。
關閉NG的對話模式
優點不一定是絕對的,可能是相對的、是一個人有所進步的過程。
哇賽療心室 ep59|消除交友焦慮,增加友善互動
「直男行為研究社」是一個收集女性遇到的各種鋼鐵直男對話的Facebook專頁。前陣子他們PO出一則投稿,那則對話的大意是雙方出去約會了兩次,男生就馬上提出以結婚為前提交往的意願,女生表明這樣太快了,希望可以再多認識、再見幾次面;男生回答「你再想下去就沒人要了啦,你彭佳慧欸!」「你的年紀已經是我媽可以接受的緊繃範圍了,小孩快生不出來了。」女生又再委婉表示拒絕;男生隔天不死心地說「我有車有房條件不差,你應該很難遇到像我這樣的了。」
先是評論一番女生的年齡,然後再自我稱讚經濟條件不差,製造「你快沒機會了還挑」的情境,不知換作是大家聽了,會有什麼感覺呢?以上的對話女生感受到的是一種被貶低、不被尊重的感覺,但是顯然的男生並沒有覺察到,自己正在用這種不尊重的方式跟人互動。我們也詢問了多位男性,男性們表示:「很像我那很煩人的朋友。」這篇投稿會引起迴響,原因之一可能就是,這樣的對話連男生都受不了。
還有一種是不知道要怎麼與他人情感交流,聊天像是拷問犯人,對方說了一句,也沒有要回應,就馬上再一股腦地丟出十幾個訊息轟炸,這種稱為土石流式的對話,只講你想講的,對方也會感覺非常不被尊重。
當你呈現的是一個很焦慮、很想趕快脫單的狀態時,也會反應在與異性的互動上,變得容易緊張、無法展現自己真實美好的樣貌。想要了解對方的心情,卻變成拷問犯人的行為;想要表達自己的分享,卻變成滔滔不絕的演講;想要展現自己的優勢,卻變成惱人的炫耀。
我們都喜歡跟互動舒服的人當朋友,彼此是平等的、尊重的,可以展現原本的自己,而不用擔心被批判、評價,或這段關係是有正向回饋的。一個人再怎麼樣,你都一定可以找的到優點可以稱讚他;優點不一定是絕對的,可能是相對的、是一個人有所進步的過程。相信沒有人會喜歡跟一個一直批判你、讓你感覺很不舒服的人當朋友。
成為男女朋友前,也要先當朋友
拒絕跟你談感情,不代表拒絕你整個人。
哇賽療心室 ep59|消除交友焦慮,增加友善互動
即使當不成戀人,也可以當一個不被封鎖的人。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心理學教授—Danu Anthony Stinso的研究顯示有三分之二的戀愛,是從友誼開始。愛情也是從友情開始,先讓對方願意跟你互動、認識你,才有後續發展的可能性。(The Friends-to-Lovers Pathway to Romance: Prevalent, Preferred, and Overlooked by Science ,2021)
有些人在跟異性相處時,會遇到「不知道要跟他/她聊什麼,很容易變成句點王。」這是一個普遍的困境,這有可能是源於生長背景,沒有太多機會可以單純地與異性交朋友,也不清楚在男性/女性的社交圈是怎麼運作的,那這樣就無解了嗎?
美國UCLA發展了一套稱為PEERS的社交技巧訓練系統,他們將建立跟維持友誼的技巧結構化與細分成具體步驟。包含:怎麼交換資訊、開啟對話、維持交談、或是結束對話等,其中PEERS將良好友誼的特徵分為9個要素:分享共同興趣、善意與關懷、支持、互相了解、守信與忠心、誠實與信任、平等、能夠自我揭露、衝突解決。
愛情也一樣需要這9個要素,所以從平常的人際互動中去練習,再進階到伴侶關係會更遊刃有餘。問自己,現在跟對方的關係擁有哪些要素,哪些還沒有。自己說的話是善意關懷的嗎?是把彼此都放在平等的位置嗎?當作一個檢核表,去練習覺察。覺察的第一層次是自己的感受,第二層次是他人與情境的變化,兩者兼具才有辦法回到自身去做調整與改變。熟悉之後就能擁有更多心理彈性去認識彼此,即使當不成戀人,也不要成為一個被封鎖的對象!
除了上面提到的覺察情緒,還有最多人會忽略的「學習聆聽」。多數人都喜歡表達、談論自己的想法,但是其實聆聽也是同等重要的。情感互動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先有正確的輸入,理解對方的想法,才能給出相對應的輸出。先從身邊的朋友、家人練習,當A跟B在聊天時,你可以當一個旁觀的聆聽者,讓自己學著停下來觀察、聆聽,當別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表情跟非語言動作是怎麼樣?你覺得他有哪些情緒及感受?
男女都需要「銅鋰鋅」
覺察的第一層次是自己的感受,第二層次是他人與情境的變化,
哇賽療心室 ep59|消除交友焦慮,增加友善互動
兩者兼具才有辦法回到自身去做調整與改變。
雖然主題是針對直男行為去討論,但其實也會有「直女行為」,就像前陣子哥吉拉事件,太太未經丈夫同意,私自將丈夫珍藏的哥吉拉模型送給親戚小孩,引爆丈夫怒火,雙方鬧到要離婚。這也是一種「不懂得理解男生在想什麼」而做出不尊重對方的行為。
本篇文章所分享的核心概念及方法,男性及女性都適用。性別差異是讓彼此認知可能在先天條件、成長環境、社會文化脈絡下造成有所不同,但同理心跟尊重他人,是每個人都要有意識並且去做到的互動模式。想要擁有更良好的關係,就從自己做起吧!
主持人:心理師Nana
與談人:葉品希臨床心理師
撰寫者:林家熒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