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只有愛永遠不夠

相愛容易相處難,因為《只有愛永遠不夠》

我們常以為,愛就足以維繫一段關係。
但現實中,誤解、情緒與認知的落差,都可能是讓感情走不下去的原因。
學會覺察、調整自動化思考,
是走出衝突、重新靠近彼此的起點。

「從此以後,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小時候,我們聽著童話故事長大,好像只要彼此相愛,就能用愛發電,攜手一輩子。

但是,現實往往不是這樣,如果童話故事繼續寫下去,王子與公主可能會吵架、冷戰,甚至走向分手或離婚。

可為什麼明明相愛的兩個人,最後卻走不下去?原因很殘酷,因為只有愛是不夠的。

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只有愛永遠不夠》,是心理學界的「認知治療之父」亞倫.貝克的作品,透過豐富的實例與對話,以認知治療為基本概念,引導我們辨別關係中失望背後的期待、憤怒背後的恐懼與自我懷疑,還有許多未能說出口的需求。

「認知行為治療」是什麼?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是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在專業訓練中必須學習的重要學派之一。

它的核心理念是:人在面對某些客觀事件時,往往會透過自動化的思考模式來解讀,而這些想法又會進一步影響我們的情緒與行為。

許多負面想法常源自過往的經驗,若不加以覺察與調整,久而久之就可能讓人陷入情緒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中的決策與行為。

認知行為治療正是透過系統性的方式,引導人辨別思考中不合理或不利於適應的部分,並逐步進行調整。當一個人的認知彈性提升,自然也能更有效地管理情緒,進而做出更健康、更適應環境的行為。

當你以為懂了,其實是誤會的開始

通常想法和事實總是有落差,如果把想法當作事實,常常會深陷自己的小劇場中無法自拔。覺察情緒背後的想法,以及辨識出哪些想法讓我們有負面情緒,就是改善負面情緒的開始。

貝克認為,即使彼此相愛的伴侶,也常因為溝通不良,彼此解讀對方行為背後的意圖失準,加劇了伴侶之間的問題,讓關係越來越緊張。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小明與小美從大學時期便開始交往,婚後卻逐漸產生裂痕。小美能力出眾卻缺乏自信,渴望伴侶的支持與安慰;小明雖努力工作,但收入有限,必須依賴小美的薪水維持家庭開銷。
某天,小美抱怨工作壓力,說出「我真的厭倦這份工作啦,真的應該辭職」,小明聽到後感到十分焦慮,腦中預設她可能辭職,家庭經濟將備受衝擊,於是情緒爆發,責備小美衝動。小美則感受到被誤解、不被支持,情緒崩潰跑回房間,讓小明反而感到被拒絕與羞愧。

這場衝突的背後,其實藏著雙方未說出口的情緒與需求:小美需要的是同理與安慰,而小明卻將她的話誤解為一種威脅,感到十分焦慮。兩人都沒有察覺自己的內在劇場,錯解對方的言行,導致溝通失焦、情緒激化。

有時溝通中的訊息,對發出者來說可能非常明確,但對接收者卻是模稜兩可的。想改善誤解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相信自己有讀心術,不急著解讀對方言行背後的意圖。例子中的小明,如果先問一句「你真的有想辭職嗎?」而不是直接反應,那麼他就有機會修正自己的誤解。

發生衝突的伴侶,多半不會認為彼此之間存在著誤解,總覺得自己想得最正確,所以常把問題歸咎於對方是惡意、很自私,也會把對方傳遞出來的訊號賦予了太多自以為的意義。

改善關係的第一步,就是不要相信自己有讀心術

推薦閱讀:掌握幸福流量密碼,讓愛情延續到婚姻


給情緒多一點空間,給關係多一點理解

認知治療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練習「覺察自動化想法」。自動化想法是我們面對情境時,腦中快速閃過的一些習慣性想法,經常快到我們沒能察覺,就已經產生情緒並做出反應了。

舉例來說,小明有天提早下班回家,小美見到他卻突然感到生氣。表面上看起來是小明的提早歸來引發了衝突,但如果小美能暫停一下,去探索自己情緒背後的想法,可能會發現她腦中曾閃過一個念頭:「他是不是想來檢查我在做什麼?」

而再進一步思考,小美其實是擔心家裡還沒整理好,小明看到後會批評她,這份「害怕被看到缺點」的恐懼感,才是她真正的情緒來源。

當我們覺察到情緒時,試著停下來問自己:「剛剛腦中閃過了什麼想法?有沒有一句話、一個畫面?」幫助我們將自動化想法從「事實」修正回「只是想法」,而且是可以被調整的,通常這便會讓引發的情緒消失或是緩解。

透過這樣的覺察與反思,可以讓思考變得更彈性、更貼近現實,也就能避免許多無謂的衝突。

看待事情的觀點改變時,也會帶來感覺的改變。

關係的轉機,在一念之間

上述例子想傳達的核心是:困擾往往不來自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如何詮釋事件。

在關係中,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反應或控制外在情境,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想法與回應方式。

透過辨識那些快速閃過、卻強烈影響情緒的念頭,我們能學會用更貼近現實、更具彈性的方式理解對方與自己。

當我們不急著拆解對方的動機,而是以開放的態度互動,允許自己看見不同的可能性,就更有機會重新體會關係中的理解與溫柔。


哇賽讀心書,陪你聊聊書

只有愛不夠 書封

只有愛永遠不夠:透過認知治療幫助伴侶克服誤解、化解衝突和解決關係難題

作者: 亞倫.貝克

出版社:遠流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讀心書 ep.06|不猜心,美好伴侶關係從覺察開始《只有愛永遠不夠》」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讀心書 / YOUTUBE影片版

哇賽心理學LOGO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