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看的書都看得完嗎?還是讀到一半就放著?
想認真看完,卻總是讀到一半就停下,下一次想讀的時候,心裡還揹著「還沒讀完」的壓力,不敢繼續下一本書。
其實,要從閱讀中獲得幫助,不一定得從頭到尾精讀。
讓蔡宇哲心理學博士,與經營愛瑞克愛閱讀粉專、擁有多年選書經驗的暢銷作家愛瑞克,一起分享他在《命定之書》中提出的實用閱讀策略──ICE 原則,如何挑書、讀重點,幫助我們找到屬於自己的命定之書。
掌握ICE原則:三步驟,讀出重點
ICE 原則不只是讓我們加快閱讀速度,還能幫助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篩選出真正貼近自己需求的內容。
透過先瀏覽、再挑選、最後延伸,我們不再執著於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而是專注於對自己當下有意義的部分。
ICE閱讀法
I|Image(印象):用速讀的方式對書本留下印象就好
首先,花幾分鐘快速翻閱書封、目錄與前言,抓住這本書的大致架構與作者想談的主題。
C|Choose(選擇):從五本中選一本進一步細讀
接著,順著目錄與內頁,瀏覽各章節的標題、小節粗體字、關鍵詞與圖表,從中辨識哪些部分與自己的需求或關注點有所連結。
E|Explore(延伸):延伸閱讀探索相關有興趣的書
最後,再將注意力放在那些引起你興趣的章節上,進行深入閱讀,理解作者的核心觀點。
這樣的閱讀節奏,就像看報紙一樣,不需逐字細讀,而是針對需要的內容深入掌握。
選書的起點
想開始閱讀,面對茫茫書海不知從何選起時,最直覺的方式,往往是「帶著問題找答案」遇到什麼困擾,就搜尋對應主題的書。但除了這種目標導向的方式之外,還有一種更開放的選書方式,叫作「隨心所欲翻書」。
在台灣,許多獨立書店其實默默扮演著這樣的角色。每間獨立書店都有自己的選書風格,展示的書未必是新書或熱門榜單,更多時候反映的是店主人關注的主題與價值觀。
他們會將跨領域、但具關聯性的書集中在一起。你可以想像,每一家店的書架,其實就是店主的精神選書展。這樣的陳列方式,讓讀者不只是在逛書,更像是與一位策展人對話。
這種跨主題的選書方式,會讓人不知不覺跨入一個嶄新又完整的閱讀領域。與其急著找「該讀哪一本書」,不如先走進幾家風格不同的獨立書店,感受那裡書架背後的靈魂。
推薦閱讀:究竟為什麼要唸書呢?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
同一本書,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讀,帶來的感受往往也不一樣。文字雖然未變,但人的心境已不同,閱讀帶來的感受與啟發也就截然不同。
這正是經典書的特質之一:它不需要被一次讀完,也未必需要被牢記所有內容,而是在特定時刻與你產生對話與共鳴。
經典之所以經得起時間考驗,也因為其中蘊含了某種「底層邏輯」,經得起反覆驗證,並能跨情境應用的洞察。例如投資經典書籍《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提出「行情=資金+心理」的簡潔公式,即使多年過去,在市場起伏中仍能提供穩定的理解視角。
一本經典書,不只是提供知識,更能讓我們抓住理解世界的方式。也因為這樣的核心觀點不會隨時間迅速改變,它們才有可能陪伴我們更長久,成為真正值得反覆翻閱的書籍。

破除「讀完整本書」的迷思
不一定要每一本書都從頭閱讀到尾,重點是要讀得剛好。無論是從問題出發、有意識地找書,還是走進獨立書店、讓書主動靠近你,選書的每個當下,都是一種認識自我的過程。
ICE 原則,讓我們更有效率地挑書、讀書,重新拿回了閱讀的主導權,不再被一本未讀完的書本困住,也不再迷失於書海中毫無方向。
至於哪些書會留下來成為「命定之書」,只要保持閱讀的節奏與打開的心,它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機,悄悄抵達你手中。

哇賽讀心書,陪你聊聊書

命定之書:一頁篇幅,讓人生無限增幅
作者:愛瑞克
出版社:天下文化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心觀點 ep.169|遇見命定之書,讓你突破人生僵局,升級思維ft.愛瑞克」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心觀點 / YOUTUBE影片版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