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睡得夠嗎?研究:孩子的心理健康,從睡飽睡好開始

睡眠不足會削弱大腦的調節力,讓孩子更容易焦躁、衝動、甚至對壓力感到絕望。
比起難以啟齒的情緒困擾,睡不好、老是想睡、常做惡夢,其實是更早出現、也更容易被看見的警訊。
別小看睡眠問題,它可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拉警報的第一個訊號。
睡眠不足會削弱大腦的調節力,讓孩子更容易焦躁、衝動、甚至對壓力感到絕望。
比起難以啟齒的情緒困擾,睡不好、老是想睡、常做惡夢,其實是更早出現、也更容易被看見的警訊。
別小看睡眠問題,它可能是孩子心理健康拉警報的第一個訊號。
早上起來覺得心情沉重、難以啟動,不一定是你太懶,可能只是缺乏足夠的光。研究發現,每天早上照光30分鐘,能顯著改善憂鬱症狀,在四週內就有效果。因為光會刺激大腦中與情緒穩定有關的神經區域,喚醒快樂與清醒感。與其苦苦思索原因,不如從最簡單的事開始:打開窗簾,讓陽光進來。
適度參與照顧孫子的長輩,未來出現失智症的風險相對較低。
原因可能與學習新科技、與家人互動、減少孤獨感有關。
不過若是長期高壓照顧,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
聽力退化常被忽視,許多人從察覺異常到配戴助聽器平均需時七年。聽力問題不僅影響溝通,還可能加速大腦退化、增加跌倒風險,尤其對長者生活品質造成重大影響。透過簡單的「華科搓手聽篩法」即可在家自我檢測。重視聽力健康,就是守護與世界連結的關鍵。
夏季高溫會干擾人體的體溫調節機制,導致入睡困難與睡眠品質下降。維持低溫舒適的臥室環境、保持通風、多補充水分及選用涼感寢具,有助於改善炎熱天氣下的睡眠狀況。透過調整生活習慣與環境,即使在酷暑中也能享有一夜好眠。
有時候,我們累的不只是身體,而是大腦過勞不下班。
從醒來需要咖啡才能啟動、白天多工切換不停,到晚上腦袋停不下來,這些看似平常的小習慣,其實都是大腦疲勞的警訊。
掌握睡眠、飲食到生活節奏三大重點,讓大腦重新獲得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