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封面

不必當誰的完美《芭比》:接納與成為最真實的自己

電影《芭比》以幽默又充滿奇想的敘事,重新詮釋這位經典角色。芭比從害怕橘皮組織到勇敢面對自我,肯尼則在芭比樂園的母系世界裡掙扎尋找自己的價值。挑戰著我們對完美和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改變雖然困難,卻是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圖 / 《芭比》劇照

自2023年上映以來,電影《芭比》以繽紛又犀利的敘事風格,成功帶給觀眾全新的思考刺激。

它不僅翻轉芭比一貫的完美形象,也透過戲劇性的冒險旅程,探索自我認同、性別期待與成長轉變等議題。

這部作品兼具娛樂性與深度,無論是對童年回憶的重新檢視,還是對人生選擇的省思,都能引起不同觀眾的共鳴。

===以下文章內容有雷===

或許你對芭比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金髮碧眼、永遠完美的娃娃形象。

但電影《芭比》用繽紛又幽默的方式,包裹著許多值得我們重新思考的議題,特別是對「完美」的想像。

故事一開始,芭比在芭比樂園裡過著看似無憂無慮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發現自己腿上出現了橘皮組織,突然意識到「原來我也會不完美」。

為了找回自己原來的狀態,讓她踏上尋找答案的旅程,也開始思考:什麼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

完美」的枷鎖

雖然芭比選擇了去現實世界進行冒險旅程,還特別去詢問她的創造者——老奶奶,是否允許她做出這樣的改變。

但老奶奶提醒她:「其實你不用問我。」這句話其實貫穿了整部電影的精神:你才是人生的掌控者。

老奶奶在故事中總共出現了三次,每次都給芭比留下深刻影響。第一次是芭比剛到現實世界,在公車站看見老奶奶,脫口而出:「你好美。」而老奶奶微笑回答:「我知道。」對習慣追求年輕與完美的芭比來說,這樣的讚美帶來很大震撼,她開始意識到,美或許並不只侷限在年輕和無暇

第二次相遇,是芭比在美泰爾公司逃跑的途中闖進一個房間,再次遇見老奶奶。當時芭比焦急地喊著:「我要保持最完美的狀態!」老奶奶卻淡淡地說:「你不需要完美,你要 just right,剛剛好就可以。」

最後一次出現,是在芭比要真正踏出舒適圈、成為人類之前,她再度向老奶奶尋求肯定。老奶奶依然溫柔但堅定地說:「沒有所謂的完美,因為人生會一直改變,而你也會一直改變,怎麼可能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呢?

人生裡最值得追尋的,或許不是一種被外界定義的理想樣貌,而是能夠忠於自己,並且隨著成長不斷調整的彈性。


推薦閱讀:《內在恆定》「完美主義」也能成為優勢


性別框架下的迷惘

電影裡不只芭比在面對自己的框架,男主角肯尼的故事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在芭比樂園這個母系社會裡,男性們的地位極低,他沒有住所,工作內容只有「站在沙灘上」,甚至連衝浪或救生技能都不具備。這樣的角色安排,彷彿讓他們成為沒有價值的附屬品,連奴隸都不如。

當肯尼到真實世界意外接觸到關於父權的書籍,甚至誤以為父權和馬有關時,便開始回到芭比樂園洗腦其他芭比,試圖複製另一種極端的社會秩序。

《芭比》用荒誕的劇情讓觀眾反思,不論是女性被期待苗條又健康,或者男性被期待無懈可擊,這些社會灌輸的「該是怎樣」都會在潛意識裡壓迫著我們。這些性別刻板印象就像空氣一樣,常常無聲地包圍每個人,讓人不知不覺地自我限制、自我懷疑

電影最後,肯尼後來也意識到,他不能只依附在芭比的肯定之下,而是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肯尼和芭比都在學習:在看似被定義好的世界裡,如何誠實面對自己的需要,並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推薦閱讀:性別刻板印象改變了多少人的一生


改變是困難的

芭比去到了真實世界,開始走向冒險,但起初她仍多次想選擇高跟鞋,留在芭比樂園中,本能地抗拒著改變。

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何嘗不是如此?日常中也經常上演著。比方說,許多人明知道睡前不滑手機比較能睡得好,但仍然改不掉習慣。因為當下的行為模式,無論合理或不合理,總是最熟悉、最容易依賴的。

現實很痛苦,夢幻很美好,人總在兩者之間拉扯。

改變,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不可能永遠保持同樣的狀態。如果想成長,就勢必要承擔改變的風險。比較理想的狀態,或許就是能接受改變、持續微調,讓自己朝向更好的方向。反之,如果過度固守原本的樣子,就容易錯失變得更好的機會。


推薦閱讀:整理物品,為人生帶來怦然心動的改變


不完美也沒關係

或許我們都曾被「完美」這個詞困住,以為得達到某種標準,才能被喜歡、被認可。但就像電影裡那句:「你不需要完美,你要 just right,你要剛剛好。」人生中根本沒有永遠穩定、永遠一致的狀態。

真正值得追求的,是能在變動裡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和環境互動後調整出屬於你的「剛剛好」。

不必一再強迫自己變成別人喜歡的樣子,而是嘗試放下外界的目光,好好回頭傾聽: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想做什麼決定。完美從來就不只有一種模樣,每一種獨特,都值得被擁抱、被肯定。

練習把目光從「要成為理想的誰」轉向「成為最喜歡的自己」。就算改變是困難的,我們仍然擁有選擇的自由,讓自己活成真正喜歡的樣子。



蔡宇哲博士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一個研究睡眠、樂於分享知識的心理學家。

蔡宇哲博士

哇賽心理學執行長

資深臨床心理師,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專業認證,兩個孩子的媽。


*完整內容歡迎收聽「哇賽一起聊 ep.22|《芭比》不需追求完美,只要剛剛好」節目內容

文章編輯/戴怡姍
執行編輯/陳亭君

哇賽一起聊 / YOUTUBE影片版

哇賽心理學LOGO

支持哇賽心理學

「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
心理學不只是在學校或醫院間被應用的知識,而是要帶到生活中讓更多人了解,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您的支持將幫助我們持續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