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齡的議題越來越切中大家需求,而高齡也免不了伴隨失智問題。對於長輩來說擁有控制感尤為重要;即便失智,長輩的感受都是真實的;失智確診後的生活困境與照顧者的兩難該如何平衡?現在的社會是否已經能夠應對高齡照顧與生活的需求了呢?
1957年一位名為維克利的廣告者,宣稱他可以讓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特定商品。例如看電影的時候多次快速閃過「喝可樂」、「吃爆米花」等字眼。戲院的可樂和泡米花銷售就會大幅增加!這是有那麼神奇嗎!? 選舉時看到的一堆候選人旗幟、各種曝光也是有效的嗎?
人都習慣以最舒適的方式思考,於是,我們的成見不斷延續。逆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去覺察自己的偏見,看見更多可能性,也才有機會降低不平等的現象。
全球疫情下大家更加關注的幸福感,長年討論的少子化議題、正向心理學追求的共通幸福元素,親子天下9月號調查讓我們知道,家庭幸福這件事並不容易,夠透過經營、與伴侶的努力、以及改善環境對我們的支持,也能一步一步邁向幸福。
在現在的社會裡,很多人都會強調「高效能」,但高效能是什麼樣子呢?高效能中熱情是不可或缺的嗎?熱情與興趣適合當作工作嗎?那要怎麼才能找到熱情所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