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哇賽,聊心理

每天喊不想上學,怎麼辦?

是拒學還是懼學,父母如何陪伴?

孩子拒學,往往源自於焦慮與恐懼,而非單純叛逆或偷懶。面對孩子一次次退縮,家長可以先做到「三不三多」:不批判、不威脅、不緊迫盯人,多點好奇、多點輕鬆,並且多連結與鼓勵。看見孩子一點一滴的努力,適時肯定他的進步,有助於重新建立自信與行動力。若需要,也能結合專業協助,一起支持孩子走回生活軌道。

理想工作怎麼找?

工作倦怠、職場過勞?用職涯設計找回熱情與方向

設計職涯時,可以從金錢、影響力與自我表達三個面向檢視。透過盤點待辦內容、排序優先度與持續微調,就能讓工作更貼近理想。若多次調整仍無法滿足期待,勇敢轉換跑道也是一種選擇,職涯就像調整音響旋鈕般,需要不斷修正,才能創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理想狀態。

我是不是不夠好?

青春期的自我懷疑:「冒牌者症候群」的心理掙扎

青少年階段,常因學業、人際與未來方向的迷惘,產生焦慮甚至憂鬱感。許多人甚至會懷疑自己的價值,覺得配不上肯定或成功。
透過暫停自我批評、學習以正向角度看待自己,有助於培養健康的自我價值感。
成長中的挫折與不安是正常的,允許不完美,才能在不確定中慢慢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