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財富自由,你是想要更多還是更好?
慾望往往不是從「需要」出發,而是從「看見」開始。社群媒體加速了這個機制,讓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和世界比較。想要與需要之間的界線,需從自身資源與處境重新盤點與釐清。真正的財富自由,不在於擁有更多,而是擁有餘裕去選擇什麼值得保留、什麼可以放下。
慾望往往不是從「需要」出發,而是從「看見」開始。社群媒體加速了這個機制,讓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和世界比較。想要與需要之間的界線,需從自身資源與處境重新盤點與釐清。真正的財富自由,不在於擁有更多,而是擁有餘裕去選擇什麼值得保留、什麼可以放下。
每天一打開手機或電腦,注意力就不知不覺被訊息和通知拉走,想專心一下卻總是被打斷。但你是否也曾在某些時刻,像是彈吉他、運動或寫程式時,完全沉浸其中、忘記時間?心理學家米哈里稱這種經驗為「心流」——當挑戰略高於能力,加上明確目標與即時回饋,就能產生深度專注與愉悅感。想進入心流,其實不必大費周章,只要從減少干擾、拆解任務、建立專注儀式開始,每一次投入都能變得充實又享受。
陌生和改變常常讓人不安,特別在人際關係中,這份不安容易變成抗拒與疏離。試著透過一點點合作去認識彼此,情緒會慢慢釐清,距離也能悄悄拉近。與不安共處,給彼此空間,也是重新理解自己。
許多人減肥成功後,卻又很快復胖。
要打破這個循環,第一步是分辨自己的飢餓感。
透過正念飲食練習當下覺察,理解情緒與身體需求,學會用不批判的態度溫柔照顧自己。
減重,不只是讓身體變瘦,而是學習照顧自己,並持續練習的過程。
「時間會療癒一切」聽起來令人安心,但有些創傷,會悄悄藏在身體與關係中,繼續影響著我們。如果發現自己仍是容易被情緒淹沒、難以建立連結、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也許是時候問問自己:是否需要更多支持?當你開始意識到它留下的影響、願意理解它,已經是在修復的路上。慢慢學習照顧自己,在需要時尋求幫助。穩定情緒、回到當下,有時就從一個呼吸、一句對自己的話開始。